父亲的背影
七八岁从大陆到台湾,眷村长大的孙芳山,念的是海军官校及海洋学院(后来的海洋大学)航海系,在美国留学之后,开始涉足国际贸易。
1986年11月,孙芳山第一次随父亲回大陆老家河南驻马店探亲,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两岸还未开放,孙芳山陪同父亲从台湾到美国,经香港到广州,乘坐广九铁路火车到河南驻马店。“起初我想买飞机票,但是父亲坚持说不要,他说要沿路看祖国河山。”孙芳山的思绪回到了24年前。
“一路上,父亲几乎都是坐在卧铺包厢外的座位上眼巴巴地看着沿路的风光。其实,我知道很多时候他是看不到的,因为火车大部分时间在夜里行驶。虽然父亲背对着我,但是我彷佛能听见他因为激动而颤抖的心跳。父亲晃动在车窗边思归心切的背影令我永生难忘。”
晚上7点,孙芳山和父亲在河南漯河站下了车。“火车站外地摊上的家乡道口烧鸡、糊辣汤、饺子吸引着父亲停下脚步,我们要了一只道口烧鸡,二碗糊辣汤,一斤饺子。阔别几十年再次吃到家乡饭,父亲显得特别高兴。”孙芳山带了2个皮箱,其中一个里面装着3万元人民币。饭后,父子俩到了一家小旅馆。谁知,刚进房间,父亲就说,不住了,今晚就回家。从漯河到驻马店的家有2个小时路程,老人家仍清楚地记得家在一个青龙池畔的县政府的旁边。进了村庄已是夜里12点,借着月光,孙芳山的父亲摸到了在一个门楣上写着“光荣之家”的门前,“就是这儿”。“一敲门一位大嫂出来了,一看我们就知道了一切。那天,我们家亲戚以及全村的乡亲都聚在我家,整个晚上大家都在哭,全村的狗都在叫……”
小时候对故土、对大陆的怀念和期待是经过父母这一代传达到孙芳山的心上,在台湾时,父亲经常给他讲家乡,讲他抗日作战的经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中学地理课上画地图时,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河南在什么地方,盛产什么。“但是,即便这样,还是了解不深。”然而,经过那一晚,孙芳山对祖国情感上的认知和连接,已经不再经过父母,“我就是这里人,我身上流淌的血就是这里的。”
一年之后,孙芳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回到了祖国。在他看来,如果找商机,全世界哪里都有,“但是,心里的根在哪里,你一定会回到哪里。我是从大陆出去的,理当回到大陆。”
“西安是我的第二故乡”
孙芳山早年在台湾做印刷时赚到了第一桶金,在美国从事国际贸易又使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回大陆时,台资进来还不是很多,有朋友建议他到了深圳,在那里孙芳山做起了制鞋业。之后,到海南、上海做了几年装修、房地产等。创业过程中,有成功,也有黯然神伤。1992年是孙芳山事业的第一个转折点,孙芳山选择到西安发展。用他自己的话“西安古代十四个王朝都在这里,八百里秦川,这个地方是最棒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这里。”
对此,很多人不理解,有人问孙芳山,深圳、上海、海南这些地方都是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经济也发达,为什么不选择那里,而是选择了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安?
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
当时的西安确实落后,人们在傍晚五点钟下班后,最繁华的南大街几乎没有人,甚至连路灯也没有。“但是,那又怎样?台湾三四十年前不就像那时的西安吗?”执着的孙芳山不在乎,他说:“我会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为什么来?就是因为中国定调要改革开放。我的信心就来自这里。1979年我在香港,那时大陆开放,我听人们讲大陆人都在啃树皮。1980年,我到深圳,看到的却是高楼大厦,1992年,邓小平南巡,堪称中国的又一次改革开放。作为中国人,我特别感谢邓小平,因为邓小平用他的智慧带着人们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孙芳山的合作伙伴韩斌由衷钦佩孙芳山商业眼光的敏锐。因为大陆沿海开放,台资、外资都锁定在沿海之时,孙芳山就开始思考将来的机会在哪里?他心灵的考量是要在大陆落地生根。沿海看起来绚丽五光十色,但是要使一个企业植根下去并非容易。那时的内陆地区,如大西北、西南还没有起来,孙芳山以他商业上特有的敏感、从中国大陆的政策的走向上已经分析出大西北必然发展的趋势。果然几年后,国家就酝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恰巧在1987年至1992年期间,国际高端连锁集团肯德基经仔细评估后,进军大陆市场。当时服务业在大陆不能独资经营,肯德基内陆市场的拓展也是采取合资公司的模式经营。开放独资后,肯德基也慢慢改变经营模式,很少授权其它公司独家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