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斫琴图》故乡的古琴人
2010-06-12 15:49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李 钺图◇无锡古琴研究会提供

天韵社曲友中的古琴家还有沈养卿、蒋汉槎等人。这些琴人中,以阚献之的水平最精。1959年阚献之演奏的古琴曲《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平沙落雁》在无锡电台播放。可惜所有录音皆在“文革”初遭灭顶之灾。

天韵社中善弹古琴的曲友中,就有中国音乐史学的泰斗杨荫浏。

1947年,杨荫浏撰写了中英文对照版《琴谱》一书,1956年他又编著了《琴荟》,后来仅出版了其中一部分为《古琴曲汇编》第一集。杨荫浏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他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学的大师,古琴大师吴文光曾师从他研习中国古代音乐史。

民国时期无锡的琴人,还有“今虞琴社”成员吴士龙、吴啸雄父子,分别是古琴大师徐元白和张子谦的弟子;有赵孟頫后裔赵鸿雪、赵宽父子……这些琴人,多数是著名的“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十勿拆”、“华光国乐会”中的重要人物,有的还是国内一流的学者,对文化艺术有过不凡的贡献。因此,无锡的古琴,有别于文人书斋中风雅的点缀,具备了传统与现代薪火接续的各种要素。

无锡民国时期众多的琴人收藏了许多传世古琴,也留下了不少轶闻。这些琴人中,收藏最富的当推卫质文,仅唐款琴他就有十数张之多。中国著名的珂罗版印刷家、商务印书馆编校赵鸿雪是赵孟頫的后裔,他家藏的古琴中,以宋琴“龙吟虎啸”最出众,多年前在拍卖会上以385万元拍出。祝世匡的一张唐琴因名声在外,抗战期间,被日本人“借走”,再也不见踪影。吴啸雄的明琴“太古音”在“文革”中和其他古琴一样被抄,过后祝世匡在无锡的一家百货店后门见到此琴被低价售卖,仅标价5元,但因祝自己的身份无法出面买下,便托人买下后送还了吴啸雄,成为一段佳话。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祝世匡是学贯中西的无锡音乐家,他曾随英语老师杨荫浏弹古琴,曾任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他不但善弹《龙朔操》等古曲,对古琴制作也有相当研究,曾为好友川派琴家顾梅羹制作古琴。1984年,正是“文革”后文化复苏初期,古琴气若游丝,几成广陵绝响。这年夏天,70岁的祝世匡骑着自行车在无锡城里联络琴友,倡议成立琴社,以图本地古琴开展研究和传承。

 
吴炯收藏的古琴谱

但多方的努力仍然不能解决经费与场地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无锡市古琴研究会”筹办会都已开过,最后竟不了了之。可以想象,在1984年人们对古琴为何物已经十分陌生,甚至是习惯性地排斥,对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畏惧并没有完全消融。

回看1984年,江苏成立的琴社是扬州广陵琴社和常熟虞山琴社,而镇江梦溪琴社和苏州吴门琴社都是两年后才成立的。祝世匡先生的行动在当时无疑是走在前列的。

90年代初,年届耄耋的祝老师有了几位热爱古琴的学生,吴炯就是其中一位。吴炯回忆说,那时祝老师仍骑着自行车,经常是早上七点多就会到他家,而吴炯此时还未起床。师徒间的交流,话语极少,但老师思辨式的启发和精当的指点让吴炯终生受益。吴炯说,有一次,祝老师以少见的郑重其事的语气告诉他,等到正式成立琴社,要交一元钱一年的会费。这让吴炯很是茫然,后来才知道这是1984年老先生们筹备琴会时定的,可即使是1984年的物价,一元钱又能派多大用场?

老先生们弘扬古琴艺术的愿望和苦心从此铭刻到了吴炯的内心,并不断刺激着他。

当2006年11月底,承载无锡琴人22年希冀的无锡古琴研究会成立时,吴炯给大家取出了1984年油印的“梁溪琴苑”和十张“无锡市古琴研究会”琴人登记表,填表日期是在1984年11月的下旬。吴炯说,许多新的琴友看到这些,感觉到了什么是当下的担当,才有可能纳入传统的轨迹去体认古琴艺术的真谛,这是一种福祉。

18年前,吴炯偶然师从无锡国乐家祝世匡学习古琴,后来他又先后师从古琴家刘善教与吴文光两位先生。1998年,他与师友们努力恢复了梁溪琴社活动,古琴雅集中断60年后重新在无锡出现,然而当时无锡能够弹奏古琴的人不超过20人,直到2006年成立无锡古琴研究会。吴炯说,当时他告诉祝老师古琴申遗成功的消息时,老师什么都没有说,这种沉默,就像古琴低沉萦回的声音,空灵冷静,耐人寻味。古琴的冷,没有让老师放弃,同样也没有让他放弃,孤独的坚持有时需要沉默。

 
顾恺之的《斫琴图》

吴炯今天是无锡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理事,他已在无锡默默地走了15年之久,他认为,保护传承“非遗”的核心,还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1998年至今,在吴炯的带领下,无锡琴人坚持举办了100多次古琴雅集,吴炯还多次去高校举办了古琴文化系列讲座,而古琴爱好者的增加,也使得民间的琴学研究有了基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