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接受订作,但是,王鹏说,他会用心对待每一张琴。
谈起做得最好的琴,王鹏直言“太多了,都很好”,但是他又坦言,好琴像孩子一样,自己喜欢,但却留不住,身边50多个人需要生存,“有了好琴终究要到有琴缘的爱好者手里。”
钧天坊生产的古琴,90%是中档琴。这些琴王鹏虽然不是从头到尾参与,但是结构,弦路,造型等关键环节,他还是会亲自动手。王鹏亲自“操刀”精制的好琴,一年不到20张。
会弹琴,弹好琴,是斫琴师做好古琴的基础,幸运的是,王鹏两者兼具。听他抚琴,下手稳健,沉着自信,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有一股北方侠士的韵味。
在王鹏看来,古琴是中国“最哲学”的乐器,儒释道精神尽在其中,“中国的东西就在于变化当中求定求稳,稳定当中求变求化。”。
“儒家的中正、中庸,道家的‘清虚’,佛家的‘和融’都在琴里面。”王鹏说,“轻微、淡远、中正、平和,古琴就是这样一个审美。”
同样,弹琴也是如此,“人的感情,比如指法‘吟、猱、绰、注’,用过了,感情会媚,用不到,则拘束,也是在寻找那个度,其实就是在修行,在使自己更接近那个标准的审美。”
怎样才算优秀的古琴演奏家?王鹏认为,“如果每次演奏都能够反映演奏者自身能力范围之内修养达到的境界;如果他所达到的这个境界被大多数人理解并认可,那么,他就是优秀的古琴演奏家。”
王鹏喜欢的古琴曲偏静、具思想内涵,如道家的《鸥鹭忘机》,佛家的《普庵咒》,文人心态的《平沙落雁》等等。目前,他在跟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准备一个建国以来最大的古琴展。古代留下的50多种式样,很多不够合理,比如腰和肩的比例,琴头琴尾的关系,造型的关系等,需要改进、完善。该展览意在复制并改进古代的50多种经典式样,加上王鹏自己创作的80多种,合为“百琴百式”展。
“古琴是一个综合的审美,音声必须统一。无论视觉和听觉上都能达到完美,这才是极致。”王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