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袭白袍的陈雷激端坐于“画卷”之上,在全世界观众面前抚琴一曲,随后网上一片“弹琴者谁”的问声,陈雷激手中那张“太古遗音”琴的制作者王鹏,很快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王鹏验校制好的钧天坊古琴
王鹏制作的古琴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多个著名音乐厅被演奏,多位名家用他的琴录制出版过专辑,他的琴曾在《笑傲江湖》、《赤壁》等多部影视作中现身。2009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古琴组青年与少年组的两位冠军的比赛用琴皆出自王鹏。他修复过包括唐琴“九霄环佩”、宋琴“龙吟虎啸”,以及李清照等人用过的二百余张文物名琴。
“五百年,有正音”
王鹏的工作坊——钧天坊坐落在北京大兴,阔大的玻璃墙背后是人工版的“高山流水”,奥运会用过的“太古遗音”栖息在墙边,拨一下,松透的声音四散弥布。坐在这样的背景下,听他抚琴一曲《普庵咒》,顿觉身心宁静,尘虑尽消。笔者以前听古琴CD,找不到太多感觉,原来现场版的效果如此强烈,当即对这些案几上的“尤物”细瞻不已。
制琴是钧天坊的主业,所产古琴令演奏家与收藏家趋之若骛,新琴每每做出,很快便被买走,一直供不应求。
旁边的仓库储存的是逾百年的老木头,带着年轮,书卷一样摞在一起。“做琴,第一是选材,材料好,是创作出一张传世名琴的重要基础。”王鹏说。
一般认为,古木材在潮湿条件下含水率稳定在10%左右,对空气的湿度变化反应不大,这样的老木头做出的古琴,声音才会松透。钧天坊古琴所选多是明清老木头,主要是桐木和杉木,这些木头,用王鹏的话说“年轮通顺”,唐人所谓“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是说木头的年代越久远,音色越好。
王鹏说,选材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制作古琴内在的结构。结构对了,才会有好琴。古琴的奥妙在于抑扬互补。因此,结构跟造型的比例关系都决定声音。选好材料,便要做木胎,木胎的“腔体”结构要合理,跟琴弦的张力配合适度,才能有好的声音。
木胎做好了,是让它振动起来,外面还要做一层灰胎,抑制它振动。“一个是充分振动,一个是不让它振动,这样才能调整出一个中庸的音色,也才能靠在儒家的正音上。”这样的要求恰好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
孔子当年听的韶乐,其中的乐部,便是古琴曲。“三月不知肉味”的情形今人已无法体会,但是好琴的穿透力极强,再平庸的耳朵也会有感觉。特别是在夜晚,一缕琴音凭空而起,清虚空灵,舒心静气。因此,有韩国医生会把听琴当作一方“药剂”,开给血热狂燥者。王鹏说,“自古以来的理乐教化总是离不开琴。古人通过弹琴修身、养性,用正音去正心,就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声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弹准了,弹对了,音声相合,人会感觉非常的祥瑞、和融。“如果声音铮铮铁骨,与打铁无异,那还不如去弹古筝。所谓“弹琴不清不如弹筝”。
古代的琴弦是蚕丝做的丝弦,绵长柔润,很难发出金石之声。现在丝弦之外,有了钢弦。丝弦张扬,钢弦遏止,弹丝弦者“要努力把这个有骨头的声音反映出来。”
在王鹏看来,“金石的声音是骨头,柔和的声音是肉,古琴的声音必须是肉包着骨头,圆的、球状的,才会穿透力强,即使声音很弱,也可以传得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