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李祥霆:古琴艺术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2010-06-12 15:18 作者:本刊记者 乔天碧

李祥霆:

著名古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学古琴,师从溥雪斋、潘素学国画,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学古琴。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

古琴最打动人的还是它的艺术性

今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确定非物质人类文化遗产时有两个标准,“珍稀代表性”和“濒危状态”,您如何理解古琴艺术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呢?

李祥霆:古琴艺术是现成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的、成熟的音乐艺术。古琴艺术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一直在流传,没有断过,而且保留很多重要的经典作品。它充分地,成熟地,全面地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社会的认识,内容很宽,表现力度很深,又形式丰富多彩,所以说是成熟的音乐艺术。

同时,古琴艺术是重要的古代文化门类中最冷门的艺术。其原因在于,它太高雅、太古老了。古琴艺术一直在文人贵族的范围中流传。和围棋一样,从原理来说好像很简单,但它发展成智慧的结晶,进到一定程度就变得很深刻和复杂,会的人就很少了。

 
李祥霆

今日中国:外来艺术曾经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吗?

李祥霆:外来艺术对中国文化都有冲击。近一百年,特别是近七八十年来,人们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高尚的,最科学的,中国音乐就被忽视和被看不起。

今日中国:弹古琴名列北京的“新四大俗”(弹琴要弹古琴;修佛要修密宗;读经要读易经;喝茶要喝普洱),您认为古琴现在真有那么热吗?

李祥霆:古琴最近,特别是最近五年以来有些热,但还远没有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那么普及,只能说喜欢古琴的关注古琴的人比过去多很多了。建国初期,根据我的老师们的考察,全国会弹古琴的人不过百人,而现在应该已经超过2万人了。

目前弹古琴的人不少是那些有所追求,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形态和思想状况的人。古琴对于他们并不一定是一种感情需要或生活需要,而满足了彰显身份和地位的需要。作为艺术,最本质的状态应该是一种真正的爱好。有了爱好,无论程度深浅,它都是真正的艺术感受需要了。没有爱好,还要去做,那可能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四大俗”了。

今日中国:古琴热是因为它能够给现代人精神慰藉和文化归属感吗?

李祥霆:因为这样的观念而喜欢古琴的人有,而且占不小的比例。但是很多人还是基于古琴的音乐感染力一听就喜欢了,甚至听一声就喜欢了。我当年就是听半曲就痴迷了。我当时一打开收音机,音乐已经播了一半,我立刻被音乐打动了,因为我会吹箫,马上听出来萧的声音,但不知道另一种乐器是什么。音乐结束后,广播员说是琴箫合奏《关山月》。我就这样一下子着迷的就喜欢上了古琴。古琴打动人最根本的力量还是它的艺术特色。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