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出土
1974年6月7日,考古人员在山东临沂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的《孙膑兵法》的4000多枚竹简,从而证实了《孙子兵法》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作为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两部兵法竹简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名言 “好猫论”的出台
1961年后,部分农村自发兴起“包产到户”,对于人民公社制度是个突破,争议很大。1962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这一问题时,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可以使它合法起来。他引用安徽民间谚语:“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一“好猫论”,在改革开放初初期,对解放人们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
故人
王国维

1877.12.3-1927.6.2
近代国学大师,集史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他深受尼采与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的影响,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学贯中西,承上启下,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他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享年50岁,成为百年学术界的一大憾事。后人对其死因的推测众多,其中以陈寅恪的“文化殉节”说影响最大。
廖承志

1908.9.25-1983.6.10
杰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多有坎坷,曾七次入狱仍对革命矢志不渝。他幽默豁达,多才多艺,因而人缘极佳,在海外极具号召力,被尊称为“廖公”。建国后长期执掌侨务、港澳及对台工作,务实灵活,对团结海外侨胞、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及港澳回归贡献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