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不下雨的日子
2010-05-26 14:28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学英

“我现在吃住都在村民家,政府会给那户村民每天20元的补贴。”李季说,为了节省用水,他已经好久没有洗澡了,衣服一星期洗一次。因为山格拉村离县城很远,路也不好走,他没回过家。“我估计我会在这里坚守到五月底吧,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吃饭、喝水都还没太大问题,唯一不适应的是老乡们每顿饭都会热情地劝酒,不喝还不高兴。”

调水员张榜喜比李季早进驻山格拉村,3月份以前,他还是镇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山格拉村是一个水源点,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有水的地方,大家都很珍惜。村里人能允许外面的车进村拉水,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我的任务就是当村口的水窑没有水时,负责启动电泵从村里的水井抽水输送到那边。”张榜喜所指的村口水窑的水是专供运水车送往外村的。

其实,张榜喜原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负责协调本村与外村水事纠纷,“我来了后,没有什么纠纷,这里的水一直都够喝,村里人对外村人来拉水也没什么意见。”

40岁的文山县倮可母村村民张国华也获得了一份新工作——运水员,他原来是一个屠户。以前每周三、周日都会拉肉去集市上卖,但是他觉得收入并不稳定。3月,当他看到县上征招运水员,硬性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运输车,2009年买车的他于是报了名。“后来才知道,还要经过村里的村民投票后才能最后确定运水员资格。”张国华说。

由于政府的运水车辆、人员有限,于是调动了民间力量,但为了确保运水员能在长距离的运水过程中保护所有村民的利益,政府要求村民们要对该村运水员进行公示。

好在张国华平时在村里人缘好,很快他就得到了运水员的工作。他按政府要求在自己的运货车上焊了一个能装1万公斤水的铁皮箱。“我负责向两个村运水,一个是较近的多依树村,距水源点只有4公里,另外一个是我们村,距水源点15公里,两村村民加起来有三四百人,谁家没水就会给我打电话,我的任务是确保每户每天20公斤水。”张国华说。

村里会给他一份送水清单,每送一家,那家人就会在清单上按手印以示签收。

“政府给我的补贴是按周发放的,每周我会把运水清单上交,他们核查完就会给我钱。除掉油钱我一天大概能挣到100元。”张国华说。

张国华现在是村中最受欢迎的人,“送完水,他们都要拉我去家里吃饭。”张国华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铁厂:缺水的小镇

有5204人的铁厂小镇是位文山州东南部的麻栗坡县铁厂乡政府所在地,它是文山州最早出现供水困难的集镇之一,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限入缺水的状态,这令一直认为有自来水管网作保障的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时间各种关于“旱灾”、“水荒”的小道消息盛行。

 
捐赠的矿泉水送到村民手中

曾经在铁厂乡当了5年“一把手”的刘建祥说:“其实,铁厂镇很早以前一直缺水,家家都备有接雨水的储水工具,直到90年代中后期,自来水接进各家各户后,‘缺水’的概念从此根除,储水的工具也渐渐消失。”

直接导致铁厂缺水的原因是一直供水的太和水库干涸。太和水库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一时期是新中国治理江河洪水、兴修水利的高潮,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直到70年代。从此,不仅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而且变水害为水利,基本消灭了大面积的干旱现象,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然而近三十年来国家在水利方面的投资却维持在低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