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阿婆背着孙子来铺设供水管道
大修水利,需要群众全员参与。为了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自治区领导身体力行,带头行动。2008年冬修,所有省级领导干部参加了5个工作日的冬修水利劳动,带动全区3105万人次上工。2009年冬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声势要高于去年、投资不少于去年、效果要好于去年”的总要求,各市、县把抓水利建设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推动冬春水利建设一浪更比一浪高,全区最高日上工人数突破130万人,创自取消“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来受益群众自愿参与水利建设的日最高纪录。
终于通水了
兴修水利,需要辛劳和汗水,还需要智慧与创新。在这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中,许多地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创建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冬修水利新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当地受益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忻城县石板屯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点
忻城县通过财政补助水泥、群众备料投工投劳进行农毛沟渠衬砌的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形成了“民办公助”的忻城模式。
武宣县积极引导当地两家制糖企业投资3410万元,大力开展蔗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形成了“以工补农”的武宣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