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中国成立时,王宽诚就带领香港中华总商会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抗美援朝期间,他不止捐赠了一架战斗机,还购买了相当于2000两黄金的爱国公债,以实际行动带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祖国的建设。
1985年,他拿出了自己的一半资产——1亿美元捐给国家,设立选送优秀人才出国深造的“王宽诚教育基金”。
展品里最气派的,莫过于那辆车牌为“YING888”的劳斯莱斯汽车。它的主人是美国华商总会创始人、著名爱国侨领应行久。
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前往美国访问及参加联合国大会,坐的都是这辆车。此后,它还陆续接送过朱镕基、万里等多位访美的国家领导,见证了中美之间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一个商帮的财富观
讲述一个商帮的历史,总是绕不开一个“钱”字。在搜集藏品的过程中,对王辉触动最大的,也是这个字。
“这个字很俗,但也很难。”王辉说,“有钱难,如何花钱,更难。从这些长辈身上,我看到不只是经营观,更是人生观;尤其是他们那份对家乡的情感,完全没有功利,而且是骨子里的。这也让我对金钱和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
宁波帮一直都有回馈乡梓的传统,特别是在邓小平发出号召之后,许多海外宁波帮对大陆的慈善十分热心踊跃。
世界船王包玉刚及其兄妹,仅宁波当地就捐赠了7000多万元。邵逸夫捐助内地教育事业已超过20亿元。而香港著名实业家陈廷骅,捐建了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区的600多所希望小学,被称为“希望工程捐助第一人”。
其中,最让王辉感动的,是早年拍纪录片时结识的香港商人赵安中。
王辉说,相比于那些赫赫有名的富豪,赵安中只能算中小老板,生活也是俭朴到了极点。
“有一次去看他,我戴的是一只大概千八百元的普通手表。他看到了,开玩笑地对我说,你戴的表那么好。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手表只有四十港币。”
这个发现让王辉又感动又惭愧。老人解释说,“我现在不是缺钱,而是要花钱的时候。以前赚钱的时候我戴的是江诗丹顿,但现在没必要了。”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前后给希望工程捐献了上亿元,在全国建160多个希望小学,而且每个学校都亲自去看过。他甚至还用心良苦地率领祖孙三代参与“希望工程”,希望这一份对家乡和国家的归属感能够延续。
十多年的结识,让王辉和老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在所有的展品里,王辉最有感情的便是赵安中的遗物:一条经年陈旧的皮带,一只贴满了纸条的老箱子,一件普通的条纹衬衫和一件破旧的毛衣。
“毛衣的领子、袖子都已经磨得很破很破了,但他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却是一个接一个地捐几百万的项目。”
2007年,89岁高龄的赵安中回到宁波母校参加校庆时病故,弥留之际王辉就在他的身边。
“他当时身上插着很多管,已经光膀子了,就盖着被子,神智也已经开始模糊,但他还认得我,拉着我的手亲了我一下,放在胸前,说:王辉,我们不能做朋友了,我要走了。”回忆起这段往事,王辉依然会哽咽。
在开馆的前一天晚上,王辉为了一个临时的调整忙到深夜。当他看到赵安中那件破旧的毛衣时,心中突然止不住地伤感。
总有一个故事会打动你
在王辉的办公室里,就存放着许多未来得及展出的藏品。无论大小,王辉整理时都小心翼翼。
王辉说,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让他更加严谨和中性,以前在媒体时喜欢说宁波帮“敢为天下先”,但现在就不会。因为,当博物馆这一平台搭建起来以后,许多论断还需要做大量的学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