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专业是生物科学,他的岗位在小学课堂。但他已经成功地跟随中国极地考察团赴北极进行了3个月的科学考察;现在,他正带着全校师生的梦想在南极长城站进行科学考察。张凯亮,中国第一位登上南北两极的小学教师。”在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们给张凯亮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张凯亮是北京市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的老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科学知识尤其是南北极知识,带给孩子们,在科考队员与孩子们之间架起一座桥。”他说。
放飞学生的梦想
“听说现在南北极都在升温,您现在所在的地方也升温了吗?如果是,对小动物有什么影响吗?”张凯亮的学生、丁香胡同小学五年级五班的章博森在他的博客上留言道。
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们给丁香胡同小学的孩子们寄语
而当时,张凯亮正跟随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长城站进行极地科考。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他给出答案。他的南极之行从2009年12月初开始,到2010年1月底结束。而早在2008年7月,他就曾随科考队在北极考察了3个月。
提到自己能够两次去极地考察,他认为自己很“幸运”。
张凯亮在丁香胡同小学任科学课老师。丁香胡同小学有着多年的南北极科普教育传统,在张凯亮大学毕业入校时,学校正在把“情系南北极”申报为全国优秀实践活动。而他,恰好参与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任教期间,我越发感到学生对极地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极地很向往,有很多的梦想。”张凯亮说,“他们的关注点非常多,对极地生物、海洋、海冰和雪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的问题。”他说,比如“全球变暖是否导致了极地的冰雪加速融化”等。
这次去南极之前,张凯亮收集到了全校900多名学生的900多个问题。同时,他也在博客上,随时给孩子们留下了问题,启发孩子们去思考并寻找答案。在孩子们眼里,27岁的张凯亮充满活力。
在多年的南北极科普教育中,丁香胡同小学总结出了此项活动要达到的几个目的。除了要让学生对极地更加感兴趣、关注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励志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我们的地球上,南北极是两块净土,我们要保护它们,要关注极地环境乃至全球环境的保护”。
“我只是有幸成为科考队伍中的一员,这使得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梦想交给我,让我帮他们带到极地去放飞,去实现。”张凯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