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围脖”里的“微观世界”
2010-05-17 16:12 作者:本刊记者 张 曼

除了名人,微博也成了草根的信息集散地,一些很难被传统媒体注意到的声音,在这里得以放大和传播。一直关注清退“代课老师”话题的网民梁树新,利用微博平台发布了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主持人在节目中对此话题富有感染力的点评,转发率达到了2500条,使该话题成为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

意识到了这个平台的便捷和整合影响力后,传统媒体也迫不及待地拥抱了“围脖”。现在在新浪微博上,中国主流传统媒体的身影也频频出现。

引人瞩目的是,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利用微博平台发布信息。中国首家“公安微博”“平安肇庆”备受关注;云南曲靖市政府开通的“微博曲靖”成为中国首家州市政府微博。

“围脖”最终温暖谁?

在领取2009经济年度人物奖时,曹国伟谈到,“我相信微博这个产品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平台,对我们每个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希望这个围脖,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温暖。”

影响力已然实现,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加强用户黏合度,变现影响力,把关注度转化为商业增长点。如果用户不够活跃,微博就像是一个即时广播平台,很难实现盈利。同样的问题困扰着国内外的微博服务运营商们。对于专业的微博网站来说,盈利模式的制定已经迫在眉睫。

新浪微博在“名人牌”打好之后,也面临着盘活草根用户的问题,目前身份得以认证的用户比例还非常小。但作为第一大门户网站,新浪探索微博商业模式的步伐则从容得多。“关于商业模式和怎么赚钱我觉得现阶段不重要,不聚集足够的人气是赚不了钱的。一般过程是技术先行、体现媒体特质、聚集大量用户,然后是广告、游戏、无线增值、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的出现,微博也不例外。”曹国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无论如何,微博这个潜在的营销平台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2009年底,广州车展期间,汽车企业长安福特联合新浪推出了“带着‘围脖’看车展”活动,鼓励新浪微博用户发布相关主题的博文,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气,一度成为新浪网上企业官方微博中粉丝数第一的官方微博。

而对于大量草根微博用户而言,“围脖”更像个温暖的寄托,它的低门槛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事件的见证者、报道者和传播者。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在互联网碎片化的信息洪流里随波逐流,找点乐子,偶尔发出一两声自己的声音。

在互联网发展路径里,微博到底是运营商们盈利的“微革命”,还是个体话语的“微革命”,还不得而知。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