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能很自在地来往
大陆人身边“台风”的强度,像石四箴这样的上海人最有体会。台湾式的娱乐餐饮仙踪林、真锅、上岛、名典、永和以及钱柜等等,以“连锁”或到处布点的方式,正在“红透透”。
相对来说,台南的旅游还没有真正火起来。郑立中感慨,台南的旅游车在大太阳底下暴晒,等生意,而“陆客”多集中在北部。整个岛内旅游还需要进一步协调布局。
“其实台南的古迹是蛮有看头的。”石四箴说。她还记得第一次去看安平古堡的情形,当地的孔庙,那些古老的匾额,也让她津津乐道。她盼着有一天,“真的能在台南买上一室一厅,在上海写书做论文之余,每年回台南住上十天,那边的古迹一个一个好好看。”她觉得,“看这些古迹有一种乡情的吸引力,跟看其他地方不一样。”
每次去台南,石四箴都要去祖宅和父亲读书的高中走走,祖宅的老房子还在,虽然已经卖给了别人,成了危房。但是,石四箴还是忍不住在亲友的“保驾”下,要亲自去看一看。
父亲就读的高中的旧礼堂还在,老的教学楼拆掉了,建了新楼,旧楼的台阶,虽然有些磨损,却被小心翼翼地镶嵌到新台阶中。想到好多年前,父亲背着书包,就是踏着这些老台阶走进教室,石四箴在那里不断拍照。
在台南,给石四箴印象最深的多是与亲情有关的琐事。在父亲就读中学的教导主任家,石四箴看到一册老校刊,上面有她的小叔叔写的作文,读其文如见其人。而上次住在堂兄弟家,隔壁一个画家听见她的声音,专门跑过来,把家传的清代老照片拿给她看,并告诉她,上世纪30年代,因为石的父亲经常从上海寄信过来,他从那些丢弃的信封上剪了好多大陆的邮票。
“这种根深蒂固的血缘关系真是说不清楚!”石四箴感慨,所以有人建议成立一个台南同乡会,让石四箴出任会长,她虽然打趣说不行“你们这边喜欢竞选,还要拉票。”但心里却在默祷,“希望两边真的成为一家人。”
前几天,有台湾朋友打电话过来,告诉石四箴:世博会快来了,我们想过去。石四箴担心世博会到来的时候,大家从四面八方涌入上海,到时候,旅馆会很难找。但她马上想到可以找政协的台盟帮忙,还安慰自己,“还好,我们诊所也有车。”
作为生活在大陆的台湾籍同胞,石四箴希望两岸能进一步交流,深入理解,“让我们能很自在的来去”,她说这是她一个很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