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要好”:谈起两岸的交流,全国政协委员石四箴说,“有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
双向投资时代到来
石四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作为同济大学儿童口腔学研究所所长,这些年,她回台南的次数多了起来。虽然在家乡的长辈已先后去世,只剩下表哥和堂姐,但是每次回去,石四箴心中那份沉甸甸“乡情的感觉”并没有稀释。
石四箴在父亲曾就读的中学前
现在,台南的房价比石四箴所居住的城市上海便宜,她经常跟台湾朋友说,想在台南买房,“一室一厅,每次来时,不用再住旅馆,也不用再劳累亲戚。”虽然表哥表嫂待她很好,一直说,买什么房子,来了就住在家里。但是在祖籍地有一个小家的愿望还是很执拗地盘踞在她的心中。
这种情结也许肇始于第一次回家的艰辛,那次经历深深铭刻在石四箴的脑海里。1995年,受邀参加台湾大学口腔学院30年院庆,这位著名的儿科牙医早上7点从上海出门,经历了15小时的奔波,晚上10点半才到达台北园山饭店。中途在香港转机,石四箴从机场赶到市里的中华旅行社办理证件,排了好长的队,周围的环境一片陌生,她心里着急,深怕延误行程,一路担惊受怕。那次回来后,有几次台方邀请,大陆这边也已经批准,但石四箴还是选择了放弃,“回去一趟太麻烦了!”
现在,如果想回台湾,石四箴“每年都有机会”。光是日月潭,她就陪同大陆同行去了三次。除了她这样的资深“陆客”之外,更多的大陆人是第一次去台湾观光。2009年,赴台湾旅游的大陆人已经超过60万,“今年会更高,可能会突破100万”,在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上,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说。
郑透露,仅是2010年春节期间,大陆赴台游客便达到13.8万人,“最高的一天是8000人”,他经常给台湾朋友开玩笑,“你说要求我们加大赴台旅游人数、飞机班次,我们可以,就怕你们受不了。我们一天去1万人,一年365万,十年3600万,一百年才3亿多。还有10亿人一百年以后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