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钱学森之问:不可承受之重
2010-05-14 14:40 作者:本刊记者 张 洪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在2010年中国两会上,面对几十个同行,陈勉如此感慨,“教育最应该关心的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大方向到底往哪里走。而不是需要掌握1500个还是1600个英语单词,该加一门京剧还是加一门昆曲。”

谁有权选择教材

孩子在幼儿园把小草画成了红色,被老师批评。回家后,父母问孩子,为什么把小草画成红色?孩子说,“我画小草,小草很高兴,它在笑,所以脸都笑红了。”

“在西方,很容忍这种思维,甚至老师会鼓励,这样画,要夸你画得比别人还好,想象丰富,但是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一个问题只有唯一一个正确答案。”陈勉说。

出于对一个正确答案的质疑,陈勉认为一个机构控制资源,三千个学校觊觎这些资源的现状有待改变。

“我们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太少了!”论及办学受到的限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自称“有些激动”。“办学自主权中一个最基本的权利是,学校有选择教材的权利,这样才能有多样性。强行推进教材的方法有违教育规律。”

数学家邵国培教了一辈子数学——8年中学、30年大学。谈起教育主管部门自2004年推广的中学数学新教改心情沉重:其中最宝贵的技能内容被删掉了,代之以大量的大学内容,微积分、定积分、概率统计等,导致学生数学能力严重下降。2005年,曾有90个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叫停,至今未能实现。

艰深的数学课程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2009年五校联合招生中,清华等5大高校对入学新生进行数学摸底考试,结果清华的考生平均分为42分,“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邵国培说。

同邵国培的想法一样,很多老师认为,任何教材都有缺点,也都有优点,“要让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选择教材,这样教育才能生动活泼起来。”

“高教法”规定了高校有7个自主权,朱清时记得,其中就有选择教材的权利,“但是”,他无奈地说,“大家都没有当回事儿。”

 
北京站前接站的民办高校

至于一些艰深的内容,比如,高等数学中的洛必达法则是否一定要列入课程,则值得重新探讨。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勉问了一千个学生,毕业后可曾用过这个法则,除了研究数学的人之外,回答一概是没有。

“我们在这些方面要求那么严格,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陈勉说,同这些相比,“教育的根,一个人的正义和诚实,才是最最重要的”,他强调,“大学应该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

西南联大的启示

大学去行政化,落实高校自主权……“新教改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后,这是民意集中的指向。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特别罗列了高教法规定的高校7个自主权,涵盖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制定招生方案、自主管理学校经费和财产、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他强调,“要解决行政化问题,首先要落实好高等学校的自主权。”

其实,高教法1998年早已出台,这些“自主权”已经合法了12年,但是落实起来可操作性一直很低。自主权对高校意味着什么,朱清时认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合大学用7年时间办成了世界名校的经验值得借鉴。

当时的情形是,国民党教育部长陈立夫要求学校标准化管理,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应设课程,统一全国院校教材,统一考试,开课大纲报教育部审定。联大为此召开校务会,予以回绝。据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时任教务长的冯友兰执笔致函教育部,指出“教育部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关”,“教育部为有权者,大学为有能者”,应当“权、能分职”,最终西南联大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统一教材和课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