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第一次“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谈。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隔绝40多年后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正式接触,标志着两岸的“谈判时代已经来临”。
双方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4个文件。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影响引起了台湾岛内及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
促成此次会谈的关键一步,是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所达成的“九二共识”,其核心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但汪辜会谈之后,李登辉随即在岛内及国际上宣扬“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使两岸关系跌至冰点。原本正待进行的第二次“汪辜会谈”就此中断,直到1998年10月才得以成行。
科技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倾角68.44度,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2368公里,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并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乐曲《东方红》。
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音乐信号被录制成磁带,送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一时间,举国为之振奋欢腾。不少当天出生的孩子都被激动的父母取名为“卫星”,以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刻。
在运行了28天后,卫星电池耗尽,停止播放乐曲,结束了它的使命。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真知 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

1957年4月27日,建国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著名学者马寅初在北大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提出了控制人口的迫切性和解决办法。6月,他将演讲稿整理成为发言稿《新人口论》并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1958年的“反右”狂潮中,人口问题由学术讨论演变为政治问题,马寅初也因此先后遭受了两轮猛烈批判,直到1979年才最终平反。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已超10亿。同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开始实施,从而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
热土 海南成为中国第31个省
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20多年来,海南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既经历了经济增长率全国第一的辉煌,也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阵痛,最终回归到生态立省的发展策略。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海南岛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这一意见的出台,被认为是继1988年建省之后,海南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热土 上海浦东开发正式启程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1991年,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说:“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经过20年的开发和开放,浦东从一片荒郊变成了拥有优良空港、海港和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热点区域,其建设目标是成为国际区域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据统计,2009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GDP)已达到了4000亿。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