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各地
阆中:淳厚的风水古城
2010-04-27 11:44 作者:武眉凌

殷商时,阆中为彭国地,周时曾是巴子国国都。秦末汉初,刘邦以阆中巴人作先锋,所向披靡,得以“还定三秦”。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阆中是蜀国的锁钥咽喉之地,张飞在阆中镇守7年之久,并最终殒命于此。唐初,阆中为隆州治,高祖李渊之子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任阆州刺史,明末清初,阆中还作为四川省会长达17年。

隆冬的古城,有几分寂寥,身着更衣的更夫和“张飞巡城”的车队,让人仿佛走进了三国鼎立之时,可那时哪有如此祥和的心境。站在古城的轴心——中天楼上俯瞰,不能不对这座雄伟的古城发出由衷的赞叹。据说最初阆中营建于唐代。唐初,滕王李元婴来到阆中,他嫌任所简陋,便按照京都宫苑的样貌扩大修葺,以后的王孙贵族们也大兴土木,广建亭台楼阁,一时阆中有“九井十二楼”之称。如今,阆中保存下来的古街尚有61条,古楼有华光楼、中天楼、敌万楼等。这些古街巷或东西贯通,或南北走向,没有曲径通幽,独具恢宏大气,街的布局如唐诗般规则,巷的长短则似宋词的长短句,东、南、西、北直抵江边。难怪唐朝诗圣杜甫在阆中逗留时,创作了60余首诗,并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绝句。

 

保存完整的唐宋明清风格的古民居 摄影/潘明清

如果说古街如线,古院则如珠。初进小城觉得房屋偏低,直至推开一扇扇兽环木门,方知这里别有洞天。阆中古城的古院之多,应以千计了。这些古院荟萃了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的特点,每一处院落都是独一无二的。“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院中有院、园中有园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相映生辉,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匠心,堪称“中国古建筑的百科全书”。

最让人震惊的是杜家大院,此院院中套院,7个小院如糖葫芦一样,一气贯通,一院一重天。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扣开一座座院落的大门,每家的主人便是免费的讲解员。既能教你辨认建筑中的雕龙画凤,又会给你讲解院落的前生今世、每一个窗花每一个喷泉甚至每一株树的故事,当然,还有每一个房间每一个照壁的风水。笔者曾来到张家小院,院子不大,属“多”字型,海棠还未盛开,但主人跟我讲他家的柿子树是不摘的,多年来一直给小鸟过冬吃,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个小城为什么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风送茶烟三径州,月移梅影一床书。”“伴我书千卷,可人花一帘。”“雅院留客,小庐容我静,华檐飞思,大地任人忙。”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古阆风。古院不仅有不逊于歙县的楹联,还可以看皮影,傩戏,川北灯戏文化,让古城温婉儒雅充满书卷气。

别样张飞,功过滕王

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三国烟云、盛唐奢华与阆中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而这一切,皆源于两个人物:那就是张飞和滕王元婴。

三国鼎立的历史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张飞曾镇守阆中古城七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诞生于斯,因此这片土地缀满了三国文化闪光的历史碎片。

 

张飞巡城 摄影/张晓东

阆中一共有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古城中只有一个,那就是张飞庙。张飞庙又称汉桓侯祠,“汉”指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桓侯为张飞的谥号。

提起张飞,立刻想起《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势若奔马,性如烈火,声如巨雷”的形象。直到来到张飞庙,亲眼看到张飞苍劲古拙的汉八分书,又读到朱元璋的赞誉:纯正不曲,书如其人。方知猛张飞原来还颇有文采。明卓尔昌编的《画髓元铨》也记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仔细想想,张飞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高级人才,用时尚的话说,他还是一位多栖明星哩,能打仗、通诗画,官也做得颇有政绩,发展地方蚕丝、修建水利、除暴安良,还有一个第二职业——屠宰业总裁。难怪颇有影响力的“智联招聘”把张飞这位五虎上将聘为超级形象代言人。台湾台中市福兴宫组织的“张桓侯大帝祭拜团”已连续七年赴阆中举行祭拜活动。福兴宫是杀猪行业协会,这些台湾人认为张飞是他们屠宰行业的祖师爷,所以特来祭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