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一开始,古村小洲迎接艺术的姿态就是柔软和开放的。
小洲村,有着广州“南肺”、“岭南周庄”的美称。这个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岭南水乡特色古村”,就像一座民俗博物馆:小桥流水、灰垣素瓦、百年榕树、古老而肃穆的宗祠、或宽或窄的青石板路,它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艺术之外的小洲是个典型的果园水乡,果树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小洲村环境宁静幽美
淳朴的民风、低廉的租金和静谧如世外桃源的创作环境,使得小洲村开始受到了艺术家的青睐。
2002年,经过一番考察,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谭天就在小洲村租了一间200平方米的老祠堂作为工作室,一座两层的砖房作为休息场所,两者的月租金加起来,才刚刚1000元。
村里的茶馆
其时,广州市规划局刚刚公布《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将建在与小洲村仅一水之隔的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区域。广州最早的艺术村落小谷围岛随着2004年大学城的落成,最终被夷为平地,而广州美院本科部也坐落在大学城内。
在接下来的几年,小洲村吸引了尹定邦、张治安等在内的100多位文化名人进入。
除了希望寻得创作佳处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大学城美院毕业并有志于成为自由艺术家的学生们也开始涌进小洲村,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艺术考生前来寻师备考。
事实上,在刘九生来村里的2007年,小洲的艺术生态已初具规模了,它在艺术圈中声名鹊起,引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前来驻扎。
村中的百年老祠堂
几年下来,“艺术气息”沾染了小洲村的每个角落。走进窄窄的街巷,择菜的老人和身后贴满的艺术海报的墙壁在同一个镜头里呈现;商业画廊(如朱子画廊、德采堂等)、非盈利的艺术空间(如腾挪空间、国际艺术空间站等)、私人工作室密密麻麻地镶嵌在民居的各个角落;走两步就能遇见安静的咖啡馆、酒吧和创意小店。如今,这里有超过500个艺术家和20多个艺术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