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黄福水:缔造乡村都市
2010-04-26 15:51 作者:本刊记者 朱 虹

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郑各庄村,你会发现,这里简直比城市还现代化:宽敞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楼房、琳琅满目的商业网点,还有已入驻多家知名企业的工业园区,以及两所名牌大学新校园,一条清澈的人工河从村中穿过。

然而在20年前,郑各庄村却不是今天的模样。那时候,村里村外到处杂草丛生、污水横溢,本来就不宽敞的街道被猪圈、粪堆、柴禾垛占据,随处可见破败的土墙和简陋陈旧的民房。

 
郑各庄旧时村貌

如今,郑各庄村作为北京知名的旅游和会议景区,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响亮名字-温都水城。郑各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一个人紧密相连,他就是郑各庄村党总支书记黄福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办企业宏福集团董事长。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黄福水,中等身材,相貌堂堂中透着坚毅的性格和农民的朴实憨厚,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闪烁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黄福水说:“每当我看着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想着它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就格外自豪。”2009年,更令黄福水和村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国庆60周年庆典游行队伍中,黄福水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者的优秀代表站在了新农村建设彩车上。

新农村建设要有支柱产业

20年前,郑各庄村村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发展糊水泥袋、拉沙子、黏土砖厂等小作坊式企业。“郑各庄交通不便,没法做买卖,一些小厂子经营三四年就倒闭了;又没有矿产等资源能够利用。村民过得都是紧巴巴的日子,很艰难。”黄福水回忆起以前的日子不禁叹了口气。

 
郑各庄村宏福苑小区,2007年入选北京居民最满意住宅小区

1986年,20多岁的黄福水把村里十几个年轻人召集到一起:“我看,咱们成年累月地在庄稼地里滚,累死也别想富起来。不如出去闯荡闯荡,没准儿能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黄福水组建了一个土方施工队,以借来的5万元人民币做资本,开始在建筑市场打拼。十几个人铆着劲学技术,第一年就挣了50万元。随着施工队规模的不断壮大,1993年黄福水成立了宏远机械施工公司,从挂靠别人旗下的施工队,变成了独掌大旗的正规军,在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