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高金素梅:“为历史而生,为民族而活”
2010-04-26 15:41 作者:本刊记者 张桦

她垂下头,右手顺势将束发的头绳取下,乌黑亮泽的头发丝一般地滑落。一双清亮的眼眸在抬起头的瞬间,散发出暖暖的柔光。她曾因在李安、琼瑶的影视作品《喜宴》、《婉君》中的表演风靡大陆。即便是远离银幕十几年,她身上仍然透着迫人的魅力。她,就是高金素梅,一个有着泰雅族血统的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

2009年岁末,高金素梅赴北京参加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展,“这样的展览令我感动,它再次让我感到两岸都是一家人。”她深有感触地说。

“中华儿女的血脉是分不开的”

同样的感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2009年的台湾“八八水灾”让高金素梅体会得颇为深刻。

 
高金素梅到原住民部落考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前的“暖场”表演中,高金素梅率领台湾原住民文化团队,精心演绎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歌舞节目。随后,她率团奔赴地震灾区的北川县擂鼓镇为灾民举行除丧祈福演出。

在地震过后不到3个月的废墟上,当地的一位干部接待了他们,“听他讲述一个个泣血的悲情故事,我的心疼得呀。”高金素梅哽咽着说不下去,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灾区孩子们惊恐的眼神直抵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高金素梅决定助养20个羌族孩子。“我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知道羌族在当地是很大的族群,而且受灾最严重。”

一年之后的2009年8月,高金素梅再次到北京参访时,台湾发生了“八八水灾”。“2008年的此时,我还在这里给大陆同胞鼓励,让你们不要担心害怕,我会在你们身边。没想到,这次我来却得到你们的救灾募款。”高金素梅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

“幸好我们有中台办募集的2000万善款,它如同及时雨,帮助原住民渡过暂时的难关。这个温暖的拥抱,让我深深感到中华儿女的血脉是分不开的。”

为了力求每一笔善款发放的细节完善,高金素梅和她的团队在道路被冲毁的情况下到受灾最严重的原住民乡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地探访。“常常是车轮就悬在山崖边上。”他们将善款发放给无家可归的人,同时留下一部分善款给灾区的大学生、大专生,使他们的学业不至于荒废。“现在2000万的善款已经发放结束,安定了很多人的心,剩下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灾民就业的问题。”高金素梅说。

原住民部落里“分享”的美德在灾难面前显得尤为灿烂。在受灾严重的雾台乡大武村,每个受灾户领到了3万元捐款,但是,他们却决定捐出1000元作为自救会的基金。这令高金素梅更加看重原住民文化的价值。

“找回原住民的历史”

“之所以关注原住民是因为我是泰雅族人,我是他们选出来的民意代表。我有义务和责任去为他们服务。”提起台湾的原住民,高金素梅兴致盎然。她说泰雅族是台湾14个原住民族中的一个。台湾原住民人口不到5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2%。“它们如同美丽的彩虹一样散居在台湾的各个地区。”高金素梅形容道。

“但是很惭愧,虽然我有着一张泰雅族人的漂亮的脸,可是我体内完全没有泰雅族的东西。”高金素梅的父亲是1949年从大陆去台湾的军人,老家在安徽,母亲是台湾原住民泰雅族人。在台北一个客家人、闽南人等杂居的地方成长起来的高金素梅对泰雅族人生活的零散记忆,只限于小时候到过的妈妈的部落。“印象中,部落特别贫穷,晚上没有电,大家围在篝火旁烤肉,喝酒唱歌。”她说那里对她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更不要讲对泰雅族文化的了解。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