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跨越20年”的说法未见得准确,但是珠海市对口支援汶川县绵虒镇恢复重建工作小组综合部部长李绪鹏的确认为他们一年多来干的实际上是“地震前几十年的事情”。珠海市对口援建资金总量达3.4亿元,对口援建项目共55个大项,其中民生项目比例高达88%。
对口支援让地方实现了10年、20年甚至50年跨越的说法在汶川的各个乡镇十分流行。汶川当地一位官员说,更为准确的表述应当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跨越式的发展。
去年年底,映秀镇老街村村民吴泽贵一家5口住进了一套150平米的住宅。老街村距离震中映秀镇的镇政府只有7公里,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村里近600间民房大部分都倒塌或被严重损坏。负责援建映秀镇的东莞市政府按照“将映秀镇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精品小镇”的要求,把老街村规划成了一个具有藏羌风格的村庄。村民的房屋都是二三层的藏羌风格的白色小楼,村里的主要街道都是柏油路,入户的道路全部是水泥路,村子里的绿化率达到了50%,所有的管网采用地下铺设的方式。
吴泽贵家的房子实际上是把两套相对独立的单元,建成了一套,主要是为了方便和大儿子两口子分开过,还可以节约几千块钱。不过,除了东莞市政府补贴的1.2万元和国家补贴的2万元外,为了建房,吴泽贵家还是自己贴了7万多元。在地震中,老街村156亩耕地将近一半被完全毁坏了,村民大部分都变成了失地农民。吴家现在除了大儿子做水果生意,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吴的妻子余会元不断流露出对前景的担忧。她说,大儿子和媳妇“连床都还没买”。
由“输血”到“造血”
其实,吴泽贵一家担忧的问题也是援建伊始广东省和汶川县政府就在探讨的问题。援建工作开始后,广东组织了200多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制汶川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9年5月,《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13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
根据规划,汶川将成为阿坝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防灾减灾示范区。其中,位于前往九寨沟、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上的映秀镇将被打造成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小镇。
震前,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市仅34公里的水磨镇,却是阿坝州唯一的高耗能工业示范区。近9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60余家,工业污染严重,农民地里种的玉米一度颗粒无收。在佛山和当地政府的规划下,水磨镇正在灾后重建中朝着“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方向努力。
镇里首先做的是搬迁工厂,只留下5家低污染的工厂,然后就是引进阿坝师专、四川音乐学院的一个分校区,使水磨成为阿坝州唯一一个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完整教育体系的乡镇。
佛山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重建了禅寿老街。整条街为川西民居的风格,古朴典雅,门窗的雕刻精致考究,还恢复了古戏台、大夫第等明清时代的建筑,整条街长800米,可容纳300多户人家,所有房屋都亦商亦居。
2009年3月,佛山投资350万元扶持阿坝羌芽茶叶产业基地恢复生产,目前产量已经达到震前的6倍。
佛山的官员表示,“不仅要移交给水磨一座新城,更要移交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实,和水磨镇一样,作为四川省重要水源保护区域的汶川是否要发展高能耗和污染的工业,在震前就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能够保护生态,同时扶持当地产业重建,位于成都金堂县的跨地工业集中区——广东汶川工业园已经落成。广东方面已经安排了4亿元的援建资金。目前,通过在广东和香港等地进行的招商,共引进64个项目,签约金额超过40亿元。
为后援助时代做准备
在绵虒镇,因为基础设施的重建已经基本完成,所有的援建项目在今年5月将基本结束。震后,人均拥有土地不到半亩的绵虒,面临着援建结束后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负责援建的珠海市和当地政府共同制定的规划,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绵虒的支柱性产业。据珠海援建小组工程部部长张彤介绍,将旅游业作为绵虒支柱产业,除了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出于生态恢复方面的考虑,还有就是这里的老百姓需要精神支柱。他说:“规划把对口援建变成一个长期的项目。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就是中央实行对口支援的本意。”
珠海援建小组组长陈仁福在展示绵虒的未来规划
关于这一规划的实施,珠海援建小组组长陈仁福介绍,整个旅游规划完成需要几个亿的资金,珠海方面会投入上亿的资金,其余的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现在人家是把你拉起来了,帮你打好了基础,最终发展还是要靠自己。”蒋芝辉镇长说。不过,蒋镇长透露,绵虒与珠海将是长期的合作关系,援建小组走的时候会留下一笔产业发展基金,作为产业恢复和发展的资金。
大多数的对口支援工程将在今年下半年结束,广东对汶川的对口支援也即将进入尾声,人们开始关心“后援助时代”的灾区发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已经明确表示要“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对此,四川省的学者普遍认为,在目前的对口支援模式主要是以援建方为主导的,在接下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收益主体的需求。特别是在制订灾区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特别倾听当地人的意见,否则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对于长远的合作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回报机制,否则合作不会长久。东西部的互补性是建立共赢机制的良好基础。
当然,由无偿给予到产业发展合作,仍需要从中央政策层面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