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建筑独特,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要说的地方实在太多。最近走访了一下山西省祁县、平遥两地,看了几个有名的大院儿。大院儿修建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保存得真好,也真大。进了门,钻来绕去,哪个大院都有几十个小院儿,数百间房,要介绍还真不好说,那就说说有特色的门楼。
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当户对”即为此意,所以当官的、有钱的、门楼特别讲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分两侧,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下边是门槛,门槛两侧是抱柱石。
大门前也有要求,讲究门高于路,所以门前要有台阶,但这台阶可不能随便修,要按照制度来。县长级小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二级,司局级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但台阶数目最高不能超过八级,超过八级那就是九了,九乃数之极,那是代表顶点的数,除了皇上谁也不能用。看这家门前没有台阶,明眼人一看就是只富不贵的那种人家。
门楼顶部有的是彩绘,有的是挑檐式建筑,门楣上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的匾额。斗框边,饰有花卉和蝙蝠、蝴蝶、葡萄等图案。有些豪门大宅在门槛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石鼓。石狮子、石鼓花纹不仅有装饰美,还有祈福之意。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后门,旁门不是主要通道), 又是主人的“门面” ,直接反映主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水平。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材质,彩绘文字都有规定,也应当与身份相符。
过去的规矩大官吏多数居住在胡同的北半部,门楼在主房的东南,门楼较宽广;一般官吏和商贾居住在胡同的南半部,门搂在主房的西北,门楼虽小却十分漂亮华丽,有钱的人家门小院多、房子多.符合他们那种显贵不愿露富的性格特点。
山西祁县渠家,有名的渠半城,“半城”是说他们家买卖商铺、票号能占半个县城。这是他们家大门口的门楼。墙很高(有防盗的作用),但不大起眼儿,也属于那种不愿显富的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