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中国抽象绘画要找到自己的语言 ——访著名艺术家孟禄丁
2010-02-10 10:51 作者:石鑫雨

孟禄丁的画很大,通常是3米到4米。最初,他想做个可以转的台子,就可以一笔画完一个圆。但是做台子时,帮他做台子的师傅说,可以把这个台子下面装上电机,就可以自动转,还能转到和车速一样快。孟禄丁听了这话,好奇而又兴奋地对师傅说:“那挺棒的!就在下面放个电机。”他又在台子上设计了一个架子,下面的台子高速旋转时,架子上的颜色就被呈放射状甩出。孟禄丁说:“我觉得在二维平面上画东西,工具很重要,必须要超越传统的绘画方式和工具,才能找到新的绘画语言。比方说用传统的小笔画出来的东西,笔触的结构和油色的肌理,肯定还是传统的感觉,所以要改变作画手段,才能超越。”

 
元素·红 200x200 三川画廊收藏

读书是在与书交流

孟禄丁正在读的书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的《中国在出租中》,作者曾任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主席。“我现在很少看艺术类的书,”孟禄丁说:“我要是做展览做讨论会,不喜欢都是美术界的人,我喜欢搞文学的、哲学的、写诗的,我希望从他们的角度去看我的作品。他们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会有许多新的视角。我认为艺术不要局限在艺术的圈子里,这个圈子有许多思维定势,有许多惯性,许多顽固性的东西在里面。而一些做哲学的人,他们读的东西不一样,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同。虽然他们不是用美术术语去叙述,但核心的东西他们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领悟到的,并且他们的角度往往更直接,更到位,更有意思。”

 
元态4 140x120cm 综合材料 1988

读书也是有阶段的,孟禄丁认为,关注读书就是关注学术,在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大家都从比较浮躁的阶段沉静下来,静心读书,是好现象。另外人的体验和生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做理论的人肯定需要一直读书,读书对于他们是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和作一些理论上的梳理。因为要关注最新最前沿的东西,所以他们必须要天天读,一天不读就会落伍。像画家这样做实践的人,年轻的时候需要多读书。上中学的时候孟禄丁就看了许多黑格尔、康德,尼采的书,虽然看不懂但是有一种欲望去看,从那里面他能够使自己建立一个框架,找到一种新的世界观。小时候读书是主动的阅读,年龄大一些以后是有选择的去读,关注一些自己想关注的点,不会整本书都看,就像看电影、看小说,大家都会去看一下被广为关注和引起争议的东西。年龄慢慢大了再回头看看那些书,会发现很多书的内容也很幼稚。其实,很多书的作者只是把一些东西系统地组织在一起而已,并不是有很独到的见解。所以说有时候读书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交流,是跟书在对话,而不是全盘接受,被书所控制所左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