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些年美国很重视中国的春节。继春节在2003年成为纽约市法定节日后,纽约州也于2004年将这一天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了。像藤藤这样的“第二代”华侨国外不算少数。大部分人对中国的感情已经很淡了。而春节文化,恰恰是给了这些“二代华侨”们一个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和影响力的逐渐提高,在国际上各种外事活动的增多,相信会有更多的“二代华侨”们喜欢中国,愿意回到中国。
将春节过的有滋有味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我在异乡深刻体会到的。”今年27岁的Tony,从上海来到爱尔兰南部的沃特福德市求学已经3年了,也在这里度过了3次春节。“这里的华人不多,过年的时候跟平时一样,学校里还有课,几乎没有过年的气氛。”Tony失望地说,特别是在爱尔兰度过的第一年春节,自己独自一人,周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家里唯一的食品就是方便面。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心情很郁闷,家人关切的问候反而倍添了那种孤独。
不过,到了第二年,这样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Tony说,他陆续结交了一些朋友,在他居住地附近,也搬来了一些和他年龄相仿,背景相似的中国留学生。所以到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就自发地聚在一块儿,搞一些庆祝活动,比如唱歌、互写新年贺卡等。那一次,Tony才开始感受到了一些过年的气氛。
“其实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特别是华人聚集区,那里的过年气氛非常浓。”这是Tony在去年春节,和几个中国朋友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到都柏林逛了一圈以后才感受到的。“春节期间,都柏林市政厅门前的巨大旗杆和市中心的主要干道上,都插满了醒目的、印有12生肖图案的中国新年彩旗,华人街上也有一些舞龙舞狮的队伍和买年货的小贩。” Tony说,在这,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春节气氛,而且还买回了一些鞭炮、春联、小红灯笼等传统年货,给自己的小窝增加一些喜庆。
去年春节的年夜饭,让Tony很难忘。他饶有兴致地说,过年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没有父母在身边,我们也想出一些妙招,自己动手包饺子,不仅填饱了肚子,而且还在一块儿分工合作中找到了不少乐趣。
唐人街舞狮
“包饺子的过程,对于我们这些80后的孩子来说的确不简单。”Tony说,大家从和面开始就显得很狼狈,面粉和的到处都是,揉了半天,面团不是太干就是太软;肉馅剁起来也特别费劲。一个个困难被克服后,接下来的工作也越来越顺手,大家的创意才能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有的女生在包好的饺子上印出一个个心的形状;有的拼成了“年 ”的字样。
Tony高兴地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吃了一顿十分可口的“年夜大餐”。这些聚会的场景被大家拍成照片,通过网络传给了在中国的家人,让家里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同时也请他们放心,没有父母在身边,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们也可以将春节过的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