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文化其实就在生活的互助里
2010-02-10 09:54 作者:口述◇林春凤 整理◇龚 寒

许多文化的冲突如果一直没有处理,堆积下来就会成为病症。没有专业人士介入的话,最后就会变成一些负面的行为表现,例如自杀、酗酒等。

但这种负面情绪并不容易表达出来。每个礼拜定期聚会时,大家会带些东西过来分享,也会彼此倾诉负面情绪。特别是当有人家里遭遇突变时,我们都是支撑者,一方面是人力的支援,另一方面是情绪的支撑。

前阵子有个人的先生出了车祸过世,其他人就会过去支持他。因为她当时已经懵了,不知道后续的法律诉讼赔偿和遗产继承问题该怎么处理。另外一个人是她的孩子突然生病走了,这是很大的一个打击。当时我们就到她家里整夜陪她,怕她害怕或是太过伤心,大概持续了三四晚,后来也一直继续地关心她。

每周的族语课

除了情感的支撑,学族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内容。语言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文化如果不实践,就会被渐渐遗忘。

每个礼拜我们都会利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学习传统歌谣。在课堂上,两位阿美族语老师会认真地讲解词语的发音和字句的意思,再利用简单美妙的旋律带领大家一起唱。对学员来说,这些旋律都是以前在山上听过的,唤醒了很多人对部落的记忆。于是大家都会跟着一边摆动身体,一边开心地唱着。

这个时候,会员的孩子们就在旁边玩耍。他们一开始肯定不会唱,但可以逐渐熟悉,并且知道原来歌里讲的故事那么美丽;慢慢地他们也会哼唱起来。我想他们是很重要的一个年龄层,我们需要一代一代的影响。

来学习课程的主要有几类人:国中生、国小生、想系统学习然后从事母语教学的族人,另外就是希望能够找回归属感的人。

现在政府有一个政策,就是如果通过族语的认证,升学时可以加35%的分数。所以国中生的动力比较强,毕竟希望能够读好学校。国小生目前还都是自由选择,但家长都很紧张,想着国中功课压力那么重,不如让他们国小就来学。

目前来说,他们学习族语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外部,例如加分;真正内在的动力其实还蛮弱的,学习也比较懒散。所以我们就尽可能让他们去参与各种活动,例如族语竞赛、戏剧比赛、丰年祭等等,让他们不断去实践。

他们还是对参加比赛还是很热心的,或许是没有上台之前会在底下野餐,他们觉得好玩,有人还会带小孩来,就好像过年一样,特别热闹。

在阿美族协会举办的一个丰年祭上,我们的族群就是盛装上去,很努力地表演,唱得很愉快。因为平常的练习,大家都没有忘了那个舞步。

社团里没有责备和歧视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愿意来,最主要是归属感,因为我们无法提供别的实质回馈,例如钱、奖品、或工作。相反,很多时候大家是要付出的,例如一起筹备活动什么的。

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要取得温暖--这是当前的最大动力。核心是一种认同感,以及感情上的安全,不用担心被歧视被嘲笑。即使有人说哪天他喝酒了倒在路上,别人也不会笑他,不会觉得你怎么不自爱不检点。这种责备不会在社团里存在,大家听了就哈哈大笑,问:“那后来呢?”

 
雅美族人施秀静演唱歌谣《愿你满载而归》

社团有几件事特别感动我。例如平常我们就几个核心人员,但当一个活动要进行的时候,就会多了很多不认识的族人。他们大多曾经在部落里生活过,为了参加活动,远从台中、高雄、花莲坐半个小时、1小时,甚至是3个小时、6个小时的车赶过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