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带来的孤寂感
我们这个社团现在有42名成员,都是阿美族人,我本人也是。他们当中有幼儿园老师、有工人、有做小生意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十分稳定的工作。
大部分都会区原住民从事的是中下阶层的工作。我们近期做的统计发现,都会区原住民的收入只有一般都市家庭的55%。假设一般人一个月是3.5万新台币,那原住民平均只能拿到2.2万,其中男生可以到2.6万,而女生大概只能在1.7万,甚至更低。
都会区原住民最大的特点是散居。在乡间我们会住在一起,走出去两步路就是你家,我家的盐巴还可以借给你。来到都会区以后,有的租房子,有的买房子,没办法住在一起,平常没有机会讲族语,没有办法举行自己的庆典。一唱歌别人就打电话投诉:太吵了。一做什么事,别人就奇怪:你怎么跟其他家不同?
泰雅族歌手尤劳尤干演唱古调《祖先的足迹》。歌词大意是只有遵循祖训,才能与族人在彩虹桥的另一端相会
因此他们平常就会隐藏起来,不讲族语,也不会穿自己的族服。如果不把这个群体找出来,他们的文化就会到此为止,就好像河流流到某个地方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心理上的共同点是孤寂,会觉得没有伴。为了排遣这种孤寂,他们以往的做法是常回乡,有空或有庆典就赶快回家。但现在丰年祭跟城市里的假期不一样,回去请一个礼拜的假,回来工作可能就没了。所以,他们就很两难。
如果只是寂寞,还不那么严重,长期下来就会变成一种症候群,可能会导致忧郁。
在我们的研究里看到,在都会区,新迁移的原住民自杀率比一般人高,大概是7%,一般人是2%到3%。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文化的冲击,包括人际关系的障碍等等。只是经济的困难,应该还不至于让人放弃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