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您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根志优:这个核心是怎么与大自然共处。台湾四面环海,一年有多少风灾?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能够在大自然里边生活得那么好?我小时候在山上住那么久,也没有见过我们的房屋垮了,也没有看到后山土石流,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鲁凯族头目参观展览
今日中国:您所说的“生活智慧”是否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世界土著人日致词中提到的“传统知识、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根志优:没错,只是引述的中文不同而已。现在讲求环保的生活哲学,其实就是非常符合原住民的哲学--人如何跟大自然相处。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教育中长大。我非常幸福,既有爷爷给我的传统的民族教育,也接受现代的教育。在自己身上,我发现二者结合不是难事。身为长者、父母者和推动政策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今日中国:你怎么评价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
根志优:四百多年来,真正在台湾设立专门负责文化保存的单位(台湾原住民委员会)也就是这十一二年。这些年来,也有许多很好的政策在推动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但由于常常没有专款专用,效果并不明显。
马英九上台后推的第一个原住民政策,就是民族自治。这是所有台湾原住民期待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以自治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族群。我们很期待这个政策的落实,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来规划我们想要做的,现在很多政策不是我们想要的。
今日中国:您如何评价台湾少数民族群体?
根志优:台湾自有外来政权以来,好像从来没有心真正对待过原住民,觉得我们是落后的民族、是蕃人,不是掠夺就是伤害。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我们的土地就抢,抢不了就打就杀,这在历史上都非常清楚。
很多台湾学者都想写一本台湾史,但到最后都写不完。因为假如站在汉族的立场来写,会发现原住民是台湾最早的居民的事实无法改变,台湾的一切都是跟原住民有关的,而他们却是被侵略、被伤害的。很多学者朋友告诉我,他们写到最后会不断自问:怎么会这样?完全没有把这些民族当人在看待。
两岸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手牵手共舞
今日中国:您也在书写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
根志优:当我在写《台湾原住民的历史变迁》时,时常自己都会掉眼泪,写到最后我不仅敬佩我们各个族群的祖先,我更要以身为原住民而骄傲,没有我们祖先这么坚守自己的家园和坚守民族的传统,我们可能早就在这个洪流中被完完全全同化掉了。我觉得每一位台湾原住民都要对长辈心怀敬意。当你对历史了解得越多,越会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