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民族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专访台湾原住民出版社社长根志优
2010-02-10 09:47 作者:龚寒

今日中国: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展品是一个怎样的搜集过程?

根志优:这些文字、照片、影像和文物,是用20多年的时间陆陆续续收集的,还有一些是各个族群提供的。很多长辈知道我要参展,要把它们送给我,但我觉得不可以,还是需要付费的。很多展品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们是长辈手工制作的,只有一件。

 
根志优

今日中国: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族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根志优:只能用两个字:无奈。他们很想要传承,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学者专家来到部落,有时却没有忠实地记录和呈现该民族的记忆和生活习俗,而是进行主观的诠释。要做文化保存,首先应该征询该民族的头目、长老、族人,商讨该民族的语言习俗、生活智慧,敞开心胸找出那些属于民族自己的真正的文化。一些错误的诠释对于文化反倒是种伤害。

今日中国:如何解释您所推崇的“民族教育”?

根志优:为什么我二十年来很认真在每一个部落和族群做记录,听老人家的话?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在推动民族的教育政策的时候,不要只想到现代的教育,也要尊重民族的教育。

它不只是民族的语言,更多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小时候,爷爷一直教育我,例如狩猎的时候,绝不能随便打,一定要等到冬天去打老的跟公的,母的我们不打,打得够吃就好了。

有时爷爷会说:“你坐下来,你听一听风的声音,它会讲话的。你看现在这个云往这里走,等一下就要下雨。”四季的日出日落都不一样。他会对我说:“孙子,现在不能再走了,太阳到那个山了。我们要找个地方扎营生起火来,天黑就来不及了。”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虽然我们没有文字,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在的社会忽略了民族原有的教育体系,造成了文化断层。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