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展品是一个怎样的搜集过程?
根志优:这些文字、照片、影像和文物,是用20多年的时间陆陆续续收集的,还有一些是各个族群提供的。很多长辈知道我要参展,要把它们送给我,但我觉得不可以,还是需要付费的。很多展品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们是长辈手工制作的,只有一件。
根志优
今日中国: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族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根志优:只能用两个字:无奈。他们很想要传承,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学者专家来到部落,有时却没有忠实地记录和呈现该民族的记忆和生活习俗,而是进行主观的诠释。要做文化保存,首先应该征询该民族的头目、长老、族人,商讨该民族的语言习俗、生活智慧,敞开心胸找出那些属于民族自己的真正的文化。一些错误的诠释对于文化反倒是种伤害。
今日中国:如何解释您所推崇的“民族教育”?
根志优:为什么我二十年来很认真在每一个部落和族群做记录,听老人家的话?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在推动民族的教育政策的时候,不要只想到现代的教育,也要尊重民族的教育。
它不只是民族的语言,更多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小时候,爷爷一直教育我,例如狩猎的时候,绝不能随便打,一定要等到冬天去打老的跟公的,母的我们不打,打得够吃就好了。
有时爷爷会说:“你坐下来,你听一听风的声音,它会讲话的。你看现在这个云往这里走,等一下就要下雨。”四季的日出日落都不一样。他会对我说:“孙子,现在不能再走了,太阳到那个山了。我们要找个地方扎营生起火来,天黑就来不及了。”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虽然我们没有文字,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在的社会忽略了民族原有的教育体系,造成了文化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