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2010-02-10 09:29 作者:龚寒

孩子,用5分钟介绍下自己的民族

然而,下一代的情况或许并不像这位布农族长老所想的那么乐观。根志优时常喜欢考考少数民族的孩子们,给他们5分钟,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民族。让他忧虑的是,能做到的孩子并不多。

“每个人都应该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介绍出自己民族的特色,这样才够资格当这个民族的人。”根志优说。更让他感到忧虑的是,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文化不止是淡漠,而且感到自卑。“我们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因为社会上还有很多人看不起原住民。这种自卑感往往让孩子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入社会。”

长期以来文化的边缘化和经济地位的低下,使台湾社会对少数民族有不少歧视和偏见。根志优说:“台湾整个社会对原住民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并且还是有隔阂的,不认为我们和他们都是一样的。”虽然少数民族里也出了一些的各界的精英,但由于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大部分人在城市里从事的是中下阶层的工作,其收入待遇也只有汉人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劳动力的涌入,使得他们丧失了很多原有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速了边缘化。

但在根志优看来,造成孩子们不自信的最大原因,在于不认识自己。“上一辈为了生活来到了都市,所以很多二十多岁的孩子都在都市长大,对自己的民族知之甚少。有些父母还会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让孩子来认识自己的民族。没有自我认同,怎么可能不感到自卑?”

为什么我们能生活在山里在海里

相比于那些不太认同自己民族的大人和孩子,幼时生活在大山里的根志优则没有这个困惑。

儿时在山上生活的日子,是他的美好记忆。每逢下雨,爷爷都让他到后山去把掉落的树枝或散落的石头捡到一边。爷爷说,因为下雨的时候雨水也走固定的水路,跟人的道路一样--如果石头挡到它,它就会改变方向,如果遇上松动的土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石流。

而奶奶带着他上山劳作,在一亩地上一定会依据东西南北方位选择好几棵树,这几颗树是绝对不砍的,要留下来把泥土抓住,以免造成崩山。

根志优说:“这就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原住民能够生活在山里、在海里,这就是生活智慧。”

“这种教育在现有生活里边太少了,造成我们的孩子不认识自己。我之所以为自己是赛夏人而自豪,就是因为我很清楚这个民族的智慧。我今天做的这个工作,就是希望这14个族的历史文化能够为大家知道。我想,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所认识,就不仅会有自信心,更会充满骄傲。”



   上一页   1   2   3   4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