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2010-02-10 09:29 作者:龚寒

由于早期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山区,台湾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庞大而又厚朴的原始文化系统,但现如今这种文化正在不断地流失。

 
饰有长鬃山羊角的泰雅族头目帽

展品中有一套泰雅妇女的纹面工具,不同于汉族人因为受罚而遭受的黥面,纹面在泰雅妇女看来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且面积越大,颜色越深越是尊贵。如今这个传统已经逐渐消失,泰雅族现仅存7位纹面的女性。

由于信仰神灵,祭祀对于台湾少数民族来说,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每个民族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例如,赛夏族的“矮人祭”、邹族的“小米祭”、排湾人的“五年祭”、达悟人的“飞鱼祭”等等。这些祭祀承载着族人对祖先的敬重、丰收的喜悦和绝不因生存破坏自然法则的理念,蕴涵着各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邹族的皮鞋

例如被誉为“世界珍贵音乐遗产”的八部合音,就是布农族在祭典中演唱的歌曲——《祈祷小米丰收歌》。起先由部落长老起低音,其他歌者分成二至三部合音陆续加入。当音调越来越高时,就会出现多个不同的声部加入唱和,甚至达到8个不同的音部,歌声雄浑回荡,如同天籁。关于这种唱法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模仿瀑布从山上倾斜而下的声音,还有一种说法,是嗡嗡鸣响的野蜂教会了布农人唱这首歌。

文化的保护不是一加一等于二

比起感触颇多的参观者,更加激动的是从台湾过来的各族头目和长老。他们和参观者一样在展品前伫立良久。其中一位七十多岁的排湾族头目说:“看到这些,我死了也不会遗憾了。”

身为赛夏族长老的根志优,理解他的这种心情。“台湾原住民是没有文字的,文化的传承只有靠口述。”根志优说,“现在部落里的年轻人都迫于生存外出工作,老人很怕文化会断层。当看到我们去部落拍片,他们就会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我们,让我们帮着记录下来,有一天可以告诉他们的子孙。”

对于这些展品,根志优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器物、礼仪维持着一个代代相传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当记忆完全消失的时候,这个民族等同于没有了生命,只剩一个称谓而已。”

提到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流失,根志优用的是“急速”两个字。他认为,这几十年来环境的急剧转变,尤其是族语的禁用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加速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失。

据资料显示,早在日据时代,殖民者就开始在少数民众当中推行日语,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而国民党政府在抵达台湾之后,为了消除日本殖民时期所遗留的日本教育、文化和思想,也在教育上对台湾少数民族进行同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