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诺族小姐妹的幸福生活
和千里之外的曾家姐妹一样,周晓婷、周晓乐这对基诺族小姐妹,这几年也见证了族乡的巨大变迁。
基诺族是1979年国务院确认的我国第56个民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总人口2万人。新中国刚成立时,基诺族人还过着刀耕火种、刻竹结绳记事、采集和狩猎为生的原始生活。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辖7个村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晓婷和晓乐所在巴飘村,就是基诺族乡的辖区之一。
基诺族姑娘晓婷有了自己的健身器材和电脑
6年前,因为遭遇泥石流灾害,巴飘村整体搬迁重建到勐养公路旁,一个崭新的寨子于2004年3月竣工。晓婷和小乐也跟随父母搬到了位于新寨村口的新房里。
两姐妹家的干栏式楼房宽敞干净,分楼上楼下两层,下面是宽敞的客厅、储物间、卫生间和厨房,楼上则是卧室和大露台。
和17岁的姐姐小乐一样,16岁的晓婷也在景洪职业高中学习计算机管理专业。为了给两姐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父亲周腰还花了3000多元钱配置了一台电脑,装上了网线,每月网费80元。他甚至还为女儿购置了价格不菲的室内健身器材。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山里的旧寨子生活时,巴飘村的村民们大多靠着原始耕种卫生,一年下来收入也只有上千元。整村异地搬迁重建后,村里逐步发展起橡胶、茶叶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今年全村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达3279亩,比搬迁前增加了近2500亩,年人均纯收入达2528元。
走进巴飘村寨,再也难见到昔日原始生活的影子,村里通路、通电、通水,也通了广播电视、电话和网络,不少村民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整个寨子都是崭新的干栏式楼房。
尽管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周腰家的负担仍然不算重。因为她们所在的职业高中就读的书本费和学费都全免,每个月还额外补助75元。晓婷打算读完职高,再继续去读卫校,她的理想是当个医生。
和其他村民一样,两姐妹家也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一年缴10元钱,家里7口人缴70元,但一年下来报销的钱超过了1500元。
2009年初,“家电下乡”政策开始向全国推广,除了之前推出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本次家电下乡又新增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村里不少人添置了冰箱和洗衣机,两姐妹家则购置了一辆摩托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