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花园”的变迁
在四川成都锦江区红砂社区(前身为三圣乡红砂村),“曾家花园”远近闻名,28岁的曾华美是这个占地400平的农家乐的掌门人。仅仅五年时间,她已经把这个曾经的农家小院打点得颇为别致,院内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褐色的实木桌椅、墨绿的阳伞、古老的石磨、假山……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生态休闲旅游业模型。其发展模式被誉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样板
一到节假日,能接纳200余人的“曾家花园”里就宾客满座,慕名而来的客人们喝茶、聊天、打牌各得其乐。
“可能你们不相信,2003年之前,我们这边路不通水不通,电压也不稳。那会我在成都市区打工,回家一趟都要两个小时,搭完公交车搭小巴,现在从市区搭公交车过来只要半个小时。”曾华美笑着对记者说。
三圣乡下面一共有六个村子,曾华美家所在的红砂村就是其中之一。村里的土壤是红粘土,不大长粮食,大部分被用来种花,但又因为缺水,土质不好,所处的地点偏僻,这里的农民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以至于这里的女孩子们都不肯说自己是红砂村的,生怕嫁不出去。因为家境困难,曾华美初中毕业时把唯一的读书机会让给了妹妹曾华铃,自己则辍学出外打工。
“我那时的想法,就是千万不要再回来了,一定要找个城里人嫁了,这里太苦了。”她说。
转机出现在2003年。借着四川省首届花博会在锦江区三圣乡召开的时机,锦江区结合“三圣花乡”的实际,打造了“花乡农居”,发展观光休闲业。红砂社区的农房将按“川西民居”的风格进行统一打造。
农房的改造分为三期,第一期是外观改造。为鼓励农民改造房屋,政府补贴改造资金的80%,剩下的20%农户自己承担。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下,曾家还是成了钉子户,很晚才完成了一期改造。
云南墨江联珠镇班毛村,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公路到户
“当时特别不理解,生活刚刚有所改善的时候,为什么要我们投资,而且还是改善房屋的外观?”曾华美说,“那会我们都在想,红砂村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可能能够发展起来,大家都不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