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中国发布了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初步统计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8.7% ,实现了政府对民众许下的增长8%的承诺。
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GDP达到33万多亿,保持8.7%的年增长率。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伴随着最新发布的中国GDP数据,国内外人士开始议论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位次。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做了很好的回答。
马建堂说,不管中国经济总量在去年处在第几位,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们人均GDP仍然居世界百位以后。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一天一美元收入这个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我很欣赏马建堂的淡定。中国GDP的增加也许就是一个数字而已,超没超过别的国家,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去年年底,我在开罗,共和国报业集团董事长阿里•哈希姆先生曾问我,中国有多少贫困人口。当时我的回答是,绝对贫困人口2000多万,这个标准低得可怜,是指每天生活费少于1美元的穷人。还有一些所谓不穷的人,一旦遇到天灾或生病,马上又穷了,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对比马建堂的数据,我说的贫困人口数是太少了。
这些年,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中国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内部挑战。贫困人口只是我们的挑战之一。
中国的问题很难单靠加大投资来解决。有学者更担忧中国增长的持续性,因为去年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是空前积极的财政和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刺激政策的淡出或者退出只是早晚的事。我愿意相信这位学者的看法。
此外,产能过剩是中国目前绝大多数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推动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又不影响经济增长和民众就业,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将有利于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由于医疗、教育、住房、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完善解决,人们感觉公众消费受到制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物价变动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已经影响到民生,民众普遍不满。近来,我注意到政府开始出台一些举措,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度上涨和加快改善民众居住条件。
在外部环境方面,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还处在复苏过程中,一些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行为有增多趋势,中国经济成长很难依赖外需拉动来发挥以前那样大的作用。
作为中国人,我当然为中国的成就高兴,但不应该因为GDP的成长而忘乎所以。中国还有很多穷人,还有很多问题,中国还是一个远未发达的国家。写到这里,我想起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他曾经说:“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上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我常说的,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地区结构、积累与消费的结构。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我真心希望,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朋友继续支持中国发展和进步,中国也会向我们的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帮助。
2010年1月23日
(原载本刊阿文版2010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