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坚不可摧。这坚实的长城怎么能被一名小小的女子所哭倒呢?在中国民间,有一个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故事,就讲述了这样一位烈女坚贞的爱情。
孟姜女千里寻夫
相传在中国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有一位女子名叫孟姜女,作诗、撰文、乐器样样精通,成人后与知书达礼的范喜良喜结良缘。当时的皇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正到处抓民夫修筑长城。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一群官兵突然闯入,硬拉着范公子充当民夫去了。
孟姜女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成天以泪洗面,天天盼着夫君归来。可是一年过去了,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她实在放心不下,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了寒衣,决心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
去往长城的路途十分遥远,孟姜女默默坚持,克服了恶劣的天气和身体的不适,硬是走到了长城边上。她向工人们挨个打听丈夫的下落,却得知丈夫早在一个月之前就被活活累死了。
孟姜女伤心欲绝,失声痛哭,哭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突然,一声巨响,长城好似天崩地裂般倒塌下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白骨。孟姜女认出了丈夫的尸骨,便日日夜夜守着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火冒三丈,要亲自处置。可是他见孟姜女年轻漂亮就想霸为己有。孟姜女誓死不从,但她转念一想,一定要为丈夫报冤仇。所以她强忍愤怒,故作温和地向秦始皇提出要求作为条件,秦始皇一口答应。于是,秦始皇派人为范喜良修坟、立碑,采购棺材,并准备孝服亲自给范喜良送葬。事毕,正当秦始皇准备迎娶孟姜女时,孟姜女却纵身跳入了大海。
秦始皇与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所以叫始皇。
为了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总揽行政、军事、经济大权。他下令把全国分为四十余郡作为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为了保持中央与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他下令修建了由首都到全国各地的驰道,自己曾多次顺着驰道巡游郡县,加强控制。
他进一步完善了户籍制度,每家的户籍不仅是百姓身份的主要凭证,而且还对他们的年龄和土地有详细的登记,使国家征税有了主要依据,实现了统治者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直接管理。为了统治大国,他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在经济方面他下令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在中国,这种皇权制度在秦朝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中,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其中的户籍制度一直沿用到现在。
为了保护北部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北方匈奴民族的侵犯,秦始皇下令将未统一前诸侯国各自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如此庞大的工程,每年都需征调民夫四十余万。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便借用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来抒发心声,控诉封建暴政,歌颂坚贞爱情。这个故事也代表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孟姜女庙和寒衣节
为了纪念孟姜女,中国各地兴建了500多座孟姜女庙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毁损殆尽,如今只在长城的东端、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还留存了一座孟姜女庙。
该庙坐落在今天的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以东的一座小丘陵上,又名贞女祠,始建于宋代(960年-1279年)以前,曾在明代(1368年-1644年)重修。庙的前殿正中塑有孟姜女像,墙壁上镶有多块卧碑,上面刻有乾隆、嘉庆、道光等清朝皇帝及近代一些游人赞颂孟姜女高节的题诗。庙的后殿内正中立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塑像。穿过后殿,一块大石上面有几个传说是孟姜女当年留下的脚印,这就是著名的象征忠贞的望夫石,许多文人墨客多在此挥毫泼墨,抒发感怀,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石上题诗。
1993年,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政府在孟姜女庙北侧兴建了孟姜女苑,以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民间传说为依据,以具有秦代风格的建筑作为背景,并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修建了许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让游人们身临其境地重温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还深深地感动了百姓,每到农历十月初一,众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随着风俗日盛,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又称“祭祖节”,在节日当天人们就会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抵御风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