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海地地震,紧急救援
2010-01-21 10:36 作者:本刊记者 刘琼

“在联合国海地任务区,在危机四伏、不可预知的境遇中,我在动荡、战乱、贫瘠的异国他乡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住了难以言状的艰辛和寂寞。”“每一次上街,都会有热情的海地民众亲切地用克里奥语称呼我们‘希里瓦’,意思就是中国的意思,我们用实际行动加深海地社会民众对我们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2007年12月以来,钟荐勤两次到海地执行维和任务,这名35岁的中国维和警察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对海地的感受。

 2010年1月19日,这本日记随主人的遗体回到了中国。一同回来的还有与钟荐勤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其他7名中国维和人员的遗体。

当地时间1月12日,位于西印度群岛海地岛西部的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中与拥有200万人口的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相距仅16公里。这是海地20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包括联合国驻海地最高官员和钟荐勤等8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内的多国联合国维和人员以及当地数十万百姓遇难。

 
海地地震灾区

海地拥有阳光沙滩、碧海蓝天的国家,曾是旅游者们向往的胜地。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让这个小岛国,数十万人面临生命危险,数百万人流离失所,300万民众面临着缺少水、食物和药品的困境。

北京时间1月13日晚20点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从北京飞赴海地灾区,执行救援任务,此次救援队员共60人,包括4名女医疗救援队员。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六次外出执行任务,也是自组建来飞行路程最远的一次。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执行任务。

中国救援队伍是最先抵达海地的国际救援队之一,在经过19小时的长途飞行后,中国救援队未经休息,直接从机场兵分两路开始救援行动。他们不仅找到8名中国遇难人员的遗体,而且找到了联合国驻海地官员的遗体,以及很多其他人员的遗体。中国救援队医护人员在海地设立医疗点,为200多名当地人员进行了医疗救治,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多个媒体对此予以肯定。法新社直接以《中国领先启动海地救援》为标题,专门配发了中国搜救队在北京集合出发的大幅图片。文章说,在大地震发生两天之后,载有中国士兵的飞机周四抵达加勒比国家海地,率先启动了国际救援,“来自中国的50多个救灾队员和三条探嗅犬上了带有联合国标志的小巴,抵达这个满是毁灭和绝望和恐惧的地方,国际救援是在和时间和绝望竞赛。”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