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潜能的挖掘。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基础课、拓展课、选修课既做到独立成章,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如:开展“口算大王”竞赛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能力;开展“古诗吟诵”表演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积累;开展“英语单词接力”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积累和辨析能力等。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加强了基础、培养了兴趣、提高了素质、发展了个性。
学校领导多次走访青浦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赵巷镇人民政府,主动和上海市民办教育机构取得了联系。此外,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到上海市科技馆开展考察活动,组织一年级学生到中福会少年宫开展加入儿童团的活动。
轮滑队的女生们个个胆识过人
此外,学校还充分运用家长的资源来促进学生工作的不断完善。除了安排家长教育讲座、咨询外,还设立了每周的家长接待日,并且组织安排每月向家长开放课堂教育教学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一天的生活、学习中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自己的孩子一同上课,参与对教师的听课评课。一系列的举措,帮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了解教育教学的方法,使家长成为了学生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和协作者。
一系列举措,使学校充分运用了教育资源,壮大了自己,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教师成长第一步:优化教学品质
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关键是教师。从学校筹备阶段起,中福会领导及学校领导就十分重视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
学校实施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本校研训为载体,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实施分层培养,把教师队伍划分为三个层次:即 “三格”培养,新教师的“人格”培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通过这三个层次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对于招聘进校的新毕业师范生,学校从2007年下半年起利用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向阳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并聘请了资深的导师手把手地带教。导师一堂堂地听课、一次次地指导,帮助这些新教师从“不会上课”到“会上课”,从“不会带班”到“独当一面”。充分利用多方面、多层次的骨干教师资源,开展“传、帮、带”活动。同时,开展“了解宋庆龄女士光辉思想”和“宋庆龄女士的教育事业追随者的事迹报告”等活动,并到中福会系统的幼儿园聆听了解孩子们的心声。通过一系列培训,这批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2008年新学期伊始,新教师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他们和学生同吃同住,学习、生活在一起,成了学生们的大朋友。课堂里,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下课后,他们是学生思想的交流者;夜深人静时,他们又成了住宿学生的守护者。
利用上海市有资质的涉外教育公司,学校聘请到了工作认真负责、有教学魅力和教育经验的外籍教师来担任多元文化班的教学工作以及国内班的“英语听说”的教学。
对于来自不同学校、已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学校从2008年7月上旬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这些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采用专家讲座、导师引领、问题探讨、情景分析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宋庆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工作要求,并有目的地请这些教师到中福会各所幼儿园、托儿所和学龄前的孩子们进行上课交流,观察幼儿的水平能力,帮助这些老师熟悉幼小衔接的要求和环节。一学期的实践证明,这些教师既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能手,又是课堂教学质量把关的高手,他们和学校一同成长,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学校的发展,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赢得了家长的赞扬和尊重。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引领。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组织教师们参与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进行研教、研学、研课和研题。倡导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在教师团队中,宋庆龄学校提倡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支部作用,将党团员组织生活安排得正常有序,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畅谈思想,在明确教学责任的同时进行自我规划。学校还会系统安排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帮助他们了解教育教学的时事形势和最新动态。
学校整合运用了中福会系统的资源。每周的选修课,其中一部分老师是聘请了中福会少年宫的优秀老师进行授课教学。“实验制作”、“创造发明”、“形体艺术”、“棋艺天地”等选修课,在少年宫老师们高水平的精心指导下已成为学校特色活动小组,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