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鸣,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砚刻大师,曾获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
“我的观察力是天生的”
现年53岁的丁伟鸣出身中医家庭,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雕刻兴趣盎然。14岁时,父亲的好友给他介绍了一位篆刻启蒙老师,黄铁池先生。这位老师又把他引见给金通长(石林)先生学习印纽雕刻。初次见面,金通长给他看了一桌子的印纽,最后取出一个小兽印,对他说:“你看一看,回去把它刻出来。”说完,便把这方“小兽”连同所有的印纽收了起来。
当天晚上,丁伟鸣凭着记忆很快刻出了印钮,第二天给老师送去。金通长惊讶地说:“想跟我学雕刻的人中,回去后,没人能按我的要求刻出成品,随后也就不再来了。你可是第一个!”当下收他为徒。
后来,金通长对丁伟鸣坦言,“不是我不舍得把那个印纽借你带回家仿刻,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不是在博物馆里,就是在收藏家手里,不能、也不会外借。所以你得有能力在短时间里记住它们造型的70%,另外30%则是有规律可循的”。
世界上缺的是快乐雕刻
“我是一个雕刻的爱好者,做爱好者很快乐。”丁伟鸣说,“世界上不缺雕刻,缺的是快乐的雕刻。用这个心情去做雕刻,就会带给人快乐”。丁伟鸣是海派砚刻第四代传人,师出海派砚刻陈端友一脉。他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了32年,曾得到许多名家前辈如沙孟海、马承源、谢稚柳、张充仁等题字赞许。
丁伟鸣说:“我有很多时间,我不忙。”每天早餐后乘公交车到研究所,和同事们聊聊新闻趣事,之后,丁伟鸣便端着香醇的咖啡和自己熟悉的石头会面。“看石头,时间过得很快”。
心空即佛(玉)
这个地道的上海男人对自己的午餐很是讲究,他不吃研究所的外送盒饭,喜欢光顾环境舒适、食材新鲜、口味适合的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