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归去来兮:留学精英“回国潮”的变迁
2009-12-07 11:16 作者:龚寒

1955年,中科院首届学部委员的172人中有158人是归国学者,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中有21人是归国学者,他们奠定了新中国的科技基础。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若不是美国逼走钱学森,在50年代初连造出一辆汽车的能力都没有的中国,恐怕最早也要到70年代末才可能制造出两弹一星。

机会潮:实现个人的激情与梦想

第二次留学生归国的热潮,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也吸引了那些有心回国的留学生。

同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的若干规定》,公布了留学回国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近40个相关政策文件,各地也积极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网络遍布全国。

不少海外留学生看到了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纷纷回国创业。有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1989年,留学回国的只有2万多人。到了2007年底,留学回国人数已达32万人。

这一代海归,不似老一代海归那样具有沉重的家国情怀,而是更倾向于抓住中国上升时期的大好机遇,实现自己创业的激情和梦想。归国潮更多地成了“机会潮”,新兴科技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成为许多海归获取财富和实现梦想的新平台。

1999年底,硅谷工程师李彦宏在妻子的鼓励下,怀揣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回国创办了百度。他说:“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

相比于牢贴“中国”标签的老留学生,他们更愿意将自己当作国际人——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市场运作和竞争规则等等。搜狐的CEO张朝阳是互联网最早的试水者之一。“我通过回国创业引领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兴起,‘中国梦’使我以成功中国企业家的身份与美国主流社会平等交往”。

人才引进:拉动第三次“回国潮”

据媒体报道,2008年海归人数超过5万,占了自1978年开放留学以来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更多留学生回到中国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给予的更多政策的倾斜。相比前两次回国潮,在新一轮的吸引海外人才回归的浪潮中,政府和相关机构表现出了更加主动的态势。

 
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吸引学子共建合作项目

2008年12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央层面重点实施“千人计划”,即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的时间,引进有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