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澳门回归十周年盘点
2009-12-04 14:26 作者:王南

2003年:CEPA和自由行

7月,内地多个城市陆续实施居民赴澳门自由行。此前,内地居民只能以探亲、商务及参加旅行团的形式申请到港澳旅游,不能以个人身份赴澳门旅游。2003年“非典”疫情解除后,为了支持港澳经济复苏和发展,应特区政府的要求,中央政府决定开放部分省(市)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根据这项政策,内地居民只需提交个人身份证明便可向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来往港澳通行证》及签注,该签注分为三个月一次进入或两次进入两种,每次最长可逗留7天。

目前,内地开放来澳门“自由行”已达22个省、区、市的49个城市,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和18个省会城市,涵盖人口近2.5亿。来澳“自由行”人数已撑起内地来澳旅游的“半边天”。

有专家评论,在近年中央的各种优惠举措中,“自由行”可以排在领先地位。“自由行”政策已经成为近几年澳门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2003年10月29日,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直至2009年5月,中央有关部门和澳门陆续签署六项CEPA补充协议。

《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是促进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繁荣与发展而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大体依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框架拟出,经过历时4个月两地经贸官员五次工作会议的磋商。《安排》由一个总则和6个附件组成,整个框架的具体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3个经贸领域。《安排》实际上是在世贸框架下的一国之内两个单独关税区建立类似自由贸易伙伴关系的安排,体现了中央对于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力支持。

澳门当地官员评价,CEPA给澳门产品和服务者提供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

2004年:“铧哥”连任

8月29日,在澳门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选举中,何厚铧以98.7%的支持率获得连任。

在澳门回归后的5年里,澳门45万人口中知名度最高的人非何厚铧莫属。出现在官方文件时,他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而在百姓眼里,他又是可以面对面交谈的“铧哥”。

作为行政长官,何厚铧以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5年的施政过程,人们充分了解了他驾驭全局的才干和临事果断的决策能力。适度开放博彩业、构建三个服务平台、成功抗御“非典”侵袭等,在澳门的历史上都将留下值得书写的一笔。选举提名期间,他获得了300位选委会成员中297人的提名,成为本次选举的唯一候选人。

2004年12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莅澳门,出席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庆祝大会暨特区第二届政府主要官员就职典礼,并亲自为澳门西湾大桥落成纪念碑揭幕。

西湾大桥是连接澳门半岛与氹仔岛的第三座大桥,是当年澳门回归祖国后完成的最大工程。于2002年10月7日动工兴建,采用“竖琴斜拉式”,总长2200米,分上下两层,可以在8级台风时保证正常交通,桥内还预留了铺设轻型铁轨的空间。2004年12月19日,在何厚铧的陪同下,胡锦涛为大桥石碑揭幕,并为大桥剪彩。

2005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体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及相关街区成为中国的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也是2005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遗产项目。它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为一体,其中的古建筑有20多个。这一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以来,先后投入1.5亿澳门元,实施100多个保护文化遗产的项目,修缮加固重点文物,改善著名建筑的周边环境,大部分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再利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