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踏访台湾的博物馆
2009-11-03 16:14 作者:陈立宇(发自台北)

在陈逢显的指导下,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眯着眼看到了针孔中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们一边吃着竹子,一边用手拉着一条白色横幅。上面写着“我要去台湾”。陈逢显解释说,这两只熊猫一雄一雌。雄的高1毫米,雌的高0.7毫米。是用凝固的树脂作材质刻完后,再将整件作品放到针孔中去的,它们均为立体而非平面造型。

 
陈逢显的微雕作品

笔者问他为何对雕刻大熊猫情有独钟。陈逢显说:“熊猫是珍稀国宝,颜色黑白分明,模样可爱,性格温和,大人小孩都喜欢,象征着友好和平,这是我非常喜爱熊猫的原因。本来台湾称熊猫为猫熊,这几年我因为刻得多,现在也和你们一样叫熊猫了。”

陈逢显最得意的作品是长、宽各只有0.8厘米的微小书《唐诗三百首》,共38页,76面,每面书刻唐诗4首,全书重只有0.35公克。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书了。

“微小书的书刻难度极高,一本微小书约需花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陈逢显说。

时下他已完成的微小书中,又以童话《小北极熊》难度最高。因为其中不仅有文字,而且还有线条精细和色彩丰富的插画。的确,一般人哪能想象到,在长、宽0.9厘米的纸上绘画,还能清晰地填上颜色。

在陈逢显的手中,纸、木、竹、棉、石、沙、金属及树脂都可用来作为微雕的质料。其中不少还是他的创新。

他的作品题材也十分广泛,在蜻蜓的四片薄翼上书写20首唐诗,在一粒细小的贝壳沙上雕刻“一粒沙一世界”六个字,在蚂蚁头上写下“合作成功”四字,在小花瓣上写上一篇“孙中山遗嘱”等等,字体有隶有楷,有行有草,皆清朗俊秀。而放在玻璃柜中的每件作品,前面都配有一个放大镜,是其一大特色。

微雕最早见于中国的甲骨文,到了宋末才由画工加以制作推广。现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典藏的多宝格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一件为在橄榄核上雕刻苏东坡的赤壁赋全文,为精品中的精品。

陈逢显说,微雕耗时、伤神、损眼,难度高,在各艺术类别中属于冷门。需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和热情才能坚持。25年前,艺校毕业的陈逢显进入“中央印制厂”,从事货币雕板的防伪工作,因工作关系爱上微雕,自此一发不可收。

陈逢显称,下一步他会尝试创作一些以大陆旅游观光点为题材的微雕,如黄山的迎客松,杭州的雷峰塔。“大陆游客看到这些作品,会感到很亲切的。”他说。

他还认为,两岸文化同根,加强同行的交流,对彼此取长补短,光大国学,共同促进很重要。目前他已有七八件作品放在杭州天石微雕艺术馆展出。

自然与艺术巧妙结合的露天博物馆

在台北阳明山新安里旧时称为“烧庚燎”的山谷中,深隐着一位苦心潜修、30余年锲而不舍坚持创作的石雕家。他就是王秀杞,一个农家子弟出身、作品充满亲情乡土气息、乐观而又进取的台湾艺术界知名人士。

                        台湾著名石雕家王秀杞在进行儿童系列题材的创作

当笔者慕名前往新安里的山谷中访问时,未见王秀杞其人,却已先看到他的作品,大大小小少说也有几十座以人物为主角的石雕,陈列在近千坪碧绿的草地上,屋前屋后,大树下,石级边,小道旁,台阶上,初看似有些零散,不够规则,细看却错落有致,浑然天成。俨然一座露天艺术博物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