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苏北小城。但近年来,因为有长得最快的杨树(“意杨”),因为浙商的青睐,因为纺织产业的迅速崛起,因为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创举,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掀起了一阵“泗阳风”。
“泗水古国、意杨之乡、新兴纺都、生态家园”,泗阳的四张名片,让这个苏北小城名扬海内外。
“意杨之乡”的传奇
一个泗阳,一座森林。泗阳,因为一株杨树而感动了整个中国。
1972年,中国从意大利引进杨树树种。3年后,泗阳引进其中的32株。仅隔4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我国长得最快的杨树在哪里?在江苏省泗阳县林苗圃!”
黄河故道上的意杨成片林
30多年过去了,从32株到2亿株,从8亩到166万亩,莽莽苍苍的意杨林,承载、演绎着中国南方型杨树在泗阳扎根并惠及神州的传奇故事,不仅为泗阳缔造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而且成为泗阳最大的富民产业和工业支柱产业。为弘扬生态文化,泗阳建起了中国第一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座杨树博物馆,并于2005年、2007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杨树节暨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中国意杨之乡”的美名传向四面八方。
“世上好景象,最美在泗阳,茫茫绿海杨树林,风吹绿色伴鸟唱……”一首《美丽的泗阳》,唱出了苏北平原“绿海之都”的风采,也唱出了泗阳人对意杨的一往情深。
“生态家园”的魅力
泗阳的美丽,不只是因为有意杨。
近年来,因为综合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泗阳吸引了大量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其中由浙商投资的企业就有120家,总投资额超过152亿元。
在泗阳县城市森林公园内,有一座“生态规”,规上镶嵌着三枚水晶球,分别封存了泗阳当地的水、土壤、空气的样本。其中,水样取自洪泽湖,优于国标III类水质标准;气样取自“木业之乡”临河镇,优于国标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土样取自县城所在的众兴镇,优于国标二级土壤质量标准。这座“生态规”,体现了泗阳“生态立县”的决心,见证了泗阳建设 “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街繁可贸、景美可赏”的生态城市的全过程。
泗阳首届农产品展销会一瞥
穿行在泗阳县城,只见长街披绿装,霓虹伴高楼,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如一条银丝玉带镶嵌在泗阳大地;行走在洪泽湖边,只见碧波荡漾,一碧万顷,群群鸥鸟,点点渔帆,构成了一幅不事雕琢、清新绚丽的乡土画卷;漫步在泗阳乡间,一些村庄统一刷白的墙体上,整齐地绘有“乡间小屋”、“映日荷花”、“丰收的田野”、“鲤鱼跃龙门”等形式新颖、图文并茂的墙体画。一排排色彩鲜明、格调清新的“文化墙”,在挺拔的意杨、垂绦的绿柳映衬下,令人宛若进入一个童话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