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专访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
2009-10-12 16:03 作者:文图/徐 影 张 桦

旧西藏老百姓有病得不到医治,现在全区所有农牧民都受惠于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西藏人口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如今,全区农牧民子女的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用品)经费标准一再提高,“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进一步巩固,扫盲目标全面实现,九年义务制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5.6%以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

“从中央到地方,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声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西藏还是全国最不发达的地区,还有少数群众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每当想到我带领的政府班子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我就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唯有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为西藏各族人民谋最大的福祉,才不辜负党的嘱托,不愧对人民的信任。”

2006年,向巴平措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地向广大农牧民立下“三大承诺”:到2010年末,全区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所有行政村的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所有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起综合性活动室。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7.2万户、87万农牧民住进安全适用的房屋,其中牧民基本实现定居;86%的行政村有了活动场所;乡镇和行政村工作通达率分别达到95.2%和76.2%;乡镇通光缆率和通邮率分别达到67%和75.1%,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77%,实现了“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乡乡通传真”,拉萨市初步建成“乡乡能上网工程”;“十一五”前三年新增农牧民用电人口55.85万人;81万农牧民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农牧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丰收在望——金色的青稞地

过去几年来,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林芝机场通航、安居工程和兴边富民计划逐渐推进,西藏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而向巴平措却感觉自己想要干的事越来越多。自2003年出任自治区主席以来,他用几年时间,几乎踏遍了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连被称为“孤岛”的“莲花秘境”墨脱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通过到墨脱的实地考察,我深切体会到,安居工程是一项宏伟、系统、长期的工程,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关怀,其宗旨就是要让农牧民‘安居乐业’,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践行‘三大承诺’的决心。”当向巴平措在西藏边境线上的隆子县调研时,看着那里的门巴族妇女拿着手机给远方的亲戚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住上了新房,用上了手机,他感到十分欣慰。

“在中央的特殊关怀下,西藏做的一些工作比内地要超前一些,比如早在25年前西藏就率先免除了农业税;1985年开始实行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三包”政策,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牧区实现了免费医疗制度,城镇全面推广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向巴平措看来,所有的一切,只要有利于西藏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政府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

 
高原上的大棚蔬菜

农牧民收入能否增加、生产生活条件能否改善,一直是向巴平措最关心的大事。出任自治区主席以来,他始终坚持要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扩大劳务输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民人均收入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仅2008年,全区各类支农惠农补贴就达2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8.6%,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效;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95万吨;畜牧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牲畜出栏率达到30%;全年实现劳务输出70多万人次,劳务收入11亿元;建设了112个特色农牧业开发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增强。统计显示,全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3170元,增长13.7%。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