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现代中国人物画
2009-09-11 16:09 作者:吴冰

画家在处理这个题材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山石,其姿势表情不一,或瞠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画面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或高或低,愚公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创作时作者正在访问印度期间,因此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与蒋兆和的《流民图》分别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实现了它们的社会价值。前一幅作品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古喻今,鼓舞中国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与法西斯斗争到底;后一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侵略者的暴行进行血泪的控诉,堪称中国画史上写实主义的双璧。

这种写实的水墨人物画,从教学思想到创作过程,被理论家概括为“徐蒋体系”,其特点是:以传统人物画家任伯年和一些民间肖像画师的作品等为底本,加上法国写实油画的造型、色彩,表现现实题材。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写实水墨人物画基本上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主流。徐悲鸿去世之后,蒋兆和继续把这种人物画方法发扬光大,在全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物画家。

植根生活的画家黄胄

曾经有人批评“徐蒋体系”扼杀了中国人物画的写意性。“徐蒋体系”注重写实性的造型能力,长时间的素描功夫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种方法创作的水墨人物画,离不开模特,存有刻板、僵化之类的弊病。甚至到后来有些油画家不需要任何中国画传统功夫,只要素描画得好直接就可以创作水墨人物画。业内很多人担心如此下去,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会消亡。

事实上,徐、蒋两位也不是没意识到传统人物画的魅力。从徐悲鸿大力举荐青年画家黄胄,就可以看出他对于水墨人物画能够脱离模特自由挥洒极为推崇。长时间大量的速写,使黄胄的造型能力超强,不论多大的作品他都不用模特、不打草稿,可谓“白纸对青天,一挥而就”。徐悲鸿觉得这符合传统的中国画创作习惯,是水墨人物画发展的正确方向。

 
                                 黄胄作品《日夜想念毛主席》 

黄胄比徐悲鸿、蒋兆和小二三十岁,没上过大学,没有条件在画室里对着职业模特做几十个小时的长期素描写生。

黄胄从七八岁时就显示出艺术天分。一次,村中一位老者头戴草帽骑一辆自行车从他家门口经过,他立刻用土块在墙上画出一个头戴草帽骑自行车的老头。祖父看后很是吃惊,让他再画一个,他很快在地上又画了一幅同样造型的画来。他上学时常在书本上涂画,就连给父亲写信也要画上几个小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