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现代中国人物画
2009-09-11 16:09 作者:吴冰

“徐蒋体系”中国人物画

蒋兆和在人物画上的成功,与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27年,蒋兆和在上海经友人介绍与徐悲鸿相识,两人因志趣相投,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徐悲鸿比蒋兆和大9岁,生于江苏省宜兴市的一个书画世家,此时,徐悲鸿刚刚结束了长达8年的欧洲留学生活,艺术观念和写实能力都渐入佳境。因此,对于自学成材而有志于写实人物画的蒋兆和来说,徐悲鸿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蒋兆和作品《杜甫像》

当徐悲鸿看到蒋兆和用毛笔、水墨创作的人物画造型准确生动、笔墨苍润变化自如时,他兴奋不已。他帮助蒋兆和逐渐去掉广告画上的艳俗之气,直面现实生活,表现画家深刻的艺术思想。在与徐悲鸿的交往中,蒋兆和逐渐从一个街头画家成长为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艺术家。50年代以后,蒋兆和的创作进入丰收时期,他创作了《阿Q像》、《杜甫像》等很多精彩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虽没有《流民图》那样撼人心魄,但格调高雅笔墨更加纯熟,对人物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蒋兆和作品《阿Q像》

早在赴法国留学之前,徐悲鸿就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指出中国画人物造型的幼稚,例如:画手总是少画一节手指,胳膊和腿橡木桶一样僵直,身体不能扭转、脸面不能侧视等。他认为这些毛病既是源于中国画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无知,也归因于中国古代过分倡导山水和花鸟画,对于人物画复杂的造型问题却没有形成研究的风气。对此,徐悲鸿主张中西结合:“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用毛笔、宣纸、水墨这些纯粹的中国画工具材料,画出写实油画般的效果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熟练的笔墨功夫,又要有高超的素描造型能力。欧洲的留学经历使徐悲鸿成为出色的油画家和素描高手。徐悲鸿开始从一个人物肖像做起,逐渐完善着自己创造的新人物画。《李印泉像》、《泰戈尔像》都是他肖像画的代表作。经过一些年的尝试后,他在1940年创作了巨幅作品《愚公移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