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心灵洗礼
演出前,团队作好了“观众流失”的准备,但是,现场却好得出人意料。凡是看过演出的人,口碑几乎“一边倒”,不管是专家学者、业内同行,还是媒体和普通观众,大家众口一词:喜欢!“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成都的5场演出。我们带去的画册、DVD全部卖光,那是一次洗心之旅。”于洋说。
北大教授楼宇烈称《九卷》是第一场关于国学的演出。小品演员巩汉林则认为,之前的功夫剧表演,给人一种血腥的感觉,经常是刀山钉床、银枪锁喉,让人不舒服,而《九卷》做得恰到好处。
进剧场之前,著名演员王刚还在想,这功夫能有什么新花样。看罢感慨,“太有创意了!这种把功夫重新包装的想法很绝,值得再看!”
《九卷》上演数场之后,反响热烈。
美国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连看三场,希望能将《九卷》拍成电影。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演出中,当地一位牧师,看罢“泪飞满面”。 “不是泪流,是泪飞。”于洋强调,“他非常感动,一直说你们是在为全人类做事,让人向善。”
在墨西哥游客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的印象里,功夫一直是一种硬邦邦的东西,一种神奇的防身术。而看了《九卷》,他才发觉,原来功夫是一种如此之美的身体语言。
“我们久违了一些字眼,如洗礼,心灵的洗礼,但是,这个演出真的能达到心灵深处的洗礼。这个洗礼不是生硬的推理关系,不是说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看,让观众看了之后,还想看第二遍。而不是把一个秘籍、语录那么深奥的东西带给大家。”虽然,不到2个小时的表演很难将人们的内心涤荡干净,但从散场前,演员三次返场谢幕,而观众始终热烈鼓掌来看,这至少已从心底感动了观众。有人连续看了8场,解决了一个问题,“原来不用皈依也可以修行”。于洋说,“我们主张修行无相。不是说修行一定是苦行,一定无情,至于你去寺院还是不去,合十还是不合十,其实并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