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功夫诗:化成舞蹈的禅机
2009-09-11 15:59

古典芭蕾舞、法国现代舞、印度瑜伽功、帕格尼尼的音乐……《九卷》的表现手法兼及中西,有人将它喻为“中国式的Hip-Hop”。这部“洗心大戏”曾在2008年仲夏于保利剧院轰动上演16场,创下该剧院演出场次最多、平均票价最低两项纪录。经历了两轮大规模全国巡演之后,2009年8月,《九卷》开始了全国第三轮巡演。

跟宗教无关的“修行戏”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以“欢喜修行”为主题的《九卷》在北京推出,继而票房飘红。彼时,中国和世界遭逢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冰雪灾害、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人们的心灵一度处于不安之中。《九卷》刚好应和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因此被称作是一出“扶平戏”。

 
                               《九卷》卷三·勤

舞台上,一缕晨光,斜照在绿树上。树旁,一只仙鹤头顶盘香,缭绕的香迹时高时低……观众入场后,如同进入天然道场,很快便心净神定。用导演刘震的话说,这九卷故事,不单是展现僧人的生活,而是想用讲故事的方式,探讨一些禅学文化。《九卷》的立意可概括为两句话:将功夫演化成诗,愿众生欢喜修行。

“我们把《九卷》叫做修行戏,跟宗教并没有关系。修行就是塑造人的行为,不拘任何形式,不拘任何状态。”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总裁于洋说。在他看来,所谓修行,并不一定像佛教徒那样诵经打坐。骑着三轮车卖菜,哼着小曲,遇红灯停下,身上不见异味,无碍观瞻……这也是欢喜修行。《九卷》中,纯粹的僧装只有一套,在敲木鱼的那场戏中出现。“其他服装,都很时尚,并没有一定要刻意仿照佛教。”

功夫作为国粹,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最大程度地挖掘中国功夫的内涵,使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平复现实中人们的情绪焦虑,这些问题排练《九卷》之际,反复拷问主创人员。

过去的舞台功夫多半只是功夫的展示。而《九卷》却赋予功夫一个“情感”,使它能更精确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部戏的总顾问、作家阿城认为,以前的功夫使勇好斗,耀武扬威,是武化的东西,现在用文心、武德来表达,这符合和谐社会诉求,也符合人性。“功夫不是用来比武、格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不武’,如同‘武’字的含义为‘止戈为武’一样。”宣传总监李军称这部全新的功夫舞台剧就是要讲这个道理。

于洋透露,这出戏最初就没想做得太抽象,否则,知识层次不高的人群可能会谢绝它。“按照阿城的理论,竹子等舞台背景根本不要,越简单越好。可是我们必须考虑大众因素。如果精简到最纯粹的版本,只能给特定人群看,而那些人其实并不需要‘看’修行,他们的修养就可以抵作80%的修行。真正需要修行的还是大众。”然而,考虑大众并不意味着一味迁就。有人建议这出戏再娱乐一点,于洋不能苟同。“为什么《歌剧魅影》能历演不衰,原因是它有可看性的同时,一定有艺术性。但这之间要有一个平衡。”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