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这种夙愿,到全国人大工作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了环评法的立法计划。可是,当时很多立法代表认为,环评法对于中国还“太超前”,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立法建议在我的第一个五年任期内没有得到通过。
五年之后,我在全国人大的职务获得连任,于是,对于环评法,我并不想放弃,也没有死心。为了通过立法计划,我做了很多说服工作,甚至找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所幸的是,在后者的支持下,环评法的立法计划在1998年最终得以通过,并很快启动了法律的起草工作。
可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门发文表示反对出台环评法,原因是当时绝大多数部委都对此持反对的态度,理由是中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经济水平不高,不能把发达国家的法律搬到中国来。还有人提出,“环评”对经济建设有生杀大权,不能给环保部门这样的权力。于是,立法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再次找到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和分管环保工作的温家宝副总理,他们对我的想法都表示赞成。于是,通过再次反复协商,国务院有关部门重新发文,建议再审环评法。按照中国的立法程序,法律草案最多是三审。可后来环评法在一审的时候就通过了,我记得当时好象只有一票反对,这是很难得的。
中国的环境问题这么严重,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一些地方领导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只注意抓GDP,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梦想和期待
2003年,我从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的职务上退了下来,但我并没有远离环保,仍然十分关注环保事业的发展。回顾自己40年的环保历程,我并没有多少成就感。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甚至常常有一种压抑感。
曲格平在北京参加第五届绿色使者聘任仪式。
中国的环境问题这么严重,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一些地方领导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只注意抓GDP,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在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究其实质,就是要解决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
客观地说,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所以不可能设想很快就能够彻底改变这个状况。从国家的规划上看,我们现在是力争到2020年,有人提出是到2015年,能够把城市环境的污染势头控制住,到了2030年,我们的城市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应该进入一个改善的状况。可在我看来,中国要真正建成适宜人类生存、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恐怕要到2050年。
21世纪,人类环境的前景究竟如何,是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致力于环保事业四十载的专业人员,我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期待:
期待有一天,污浊的环境呈现一片晴朗;
期待有一天,碧蓝的天空白云飘舞,寂静的春天变得生机盎然;
期待有一天,所有的生灵都得到上苍的关爱和人类的善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