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战争史、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文物大迁徙,为了躲避战乱,近两万箱故宫历代皇帝收集的无价之宝跋涉万里南迁,部分辗转至台湾,几经波折,最后落定台北外双溪。
时至今日,很多中国人还并不知道,中国其实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战乱把它们分离了整整60年。历经沧桑,几度辗转的绝世珍宝依然在台北故宫中闪烁光辉,而身居异乡的文物守护者们却带着浓郁的乡愁渐行渐远……
“第一次看到台北故宫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觉得那是不可能被我靠近的。”胡骁说。
2003年,胡骁随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出访台湾,安排好其他工作,就直奔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在他的印象里,“人很多,熙熙攘攘的,台湾中小学生有课堂就设在那儿,不断地有学生参观。还有日本韩国和欧美的游客,可以看见各种肤色和地域的人,唯独没有大陆人。”彼时的台湾还没有对大陆民众开放旅游,台北故宫更是一块神秘之地。
在展厅里,胡骁见到了毛公鼎、散氏盘、珐琅彩瓷器等珍品古物,“在此之前,我只在照片和文字上看到过它们,见到真东西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
也正是在这次出访中,胡骁一行拜访了台北故宫方面若干位专家学者,与他们建立了最初的联系,并一步步深入下去,为3年后开拍的纪录片《台北故宫》埋下了伏笔。
如今回忆起来,作为《台北故宫》总撰稿的胡骁坦言,“这个过程很曲折也很艰难,有很多戏剧性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人,那我们这个片子也做不成,他们给了我们非常巨大的支持。”
历时两年创作的12集纪录片《台北故宫》为一段尘封70余年的历史记忆庄重揭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纪录片所承载的东西。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落成于1965年的台北故宫,建筑历史其实并不久远,却和北京故宫一样闻名天下,在世界博物馆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里收藏着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绝大部分迁自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宫旧藏与遗存,堪称“国之至宝”。
讲述台北故宫的历史,这些“国之至宝”辗转迁台的过程和与之相关的人物的命运,显然都是不得不提到的。胡骁说,在纪录片《台北故宫》里,也相应地存在3条线索,文物、人(不光是文物迁台亲历者,还有他们的后代和部下,以及现在的一些人)、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文物的命运是不可分的,这3条线索滚动纠缠,交叉在一起。整个片子会有点像一个连续剧,故事性很强。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远比连续剧要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得多。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东三省3个月内相继沦陷。此时几百公里之外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正紧张地酝酿着馆藏文物的南迁计划。准备工作足足做了一年多,1933年2月5日的晚上,19557箱故宫珍品正式踏上了南迁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