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的努力下,三峡重庆库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
截至2008年年底,在地下文物方面,累计完成509项田野阶段考古任务,发掘面积126万平方米,勘探面积1015万平方米,出土一般文物15万余件,珍贵文物8千余件,其中乌杨阙、鸟形尊、三羊尊等都是重庆库区代表性的重要出土文物;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建立了重庆库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在商周及战国时期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夏商至西周时段的文化遗存,将过去通过战国晚期墓葬所知的巴文化推进到春秋时代,形成了从商周到战国的不间断的巴文化完整序列。
地面文物方面,已完成98处留取资料项目和54处原地保护项目;搬迁复建项目90处均已完成拆迁保护,其中64处已完成新址复建,有6处复建工程正在施工,有20处在筹建之中。张飞庙、石宝寨、白鹤梁、巫山大昌古镇等重点工程都已顺利完成。
随着白鹤梁的开馆,办公室悬挂的最后一个倒计时牌也完成了使命,王川平却还是闲不下来。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地面组和地下组的文物发掘与保护都已步入尾声,他想的是“后三峡”的文物保护工作该怎样继续下去。除了一些遗留问题,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博物馆群”的想法开始在他脑海里徘徊,他希望能以三峡博物馆为龙头,建立重庆库区的博物馆群,用于展示和研究发掘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袁泉说,“他是想使得文物保护工作有始有终,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敬佩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