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盛开在异乡的格桑花——西藏少年内地求学记
2009-07-15 15:28 作者:侯瑞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学生们来自遥远的西藏,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把学生视为己出,倍加关爱,早在西藏公学成立的时候就是这样。20世纪60年代,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西藏公学的师生每天一律只吃两餐,玉米、红薯、槐树花是主食,大米、白面只能偶尔吃上一次。有一个现象令当时的学生至今难忘,那就是学生食堂的伙食比教师食堂的好,校长、副校长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吃饭。

    2007年青藏铁路通车后,虽然交通费用比坐飞机便宜了,旅途却要花费近一周的时间,内地的藏族学子一如既往地把学校当成家。

    18岁的格桑卓玛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城市里长大,小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天津红光中学的西藏班。刚到内地时,才12岁的卓玛特别想家,老师天天来宿舍与她们聊天,还带着她们买东西、教她缝补衣服、把被子叠方正。2007年卓玛考上了北京西藏中学上高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远离家乡,千里迢迢到北京求的藏族孩子,北京西藏中学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了一个爱的诺言。

    卓玛的班主任周勇燕老师每逢节假日就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包饺子,做可口的饭菜,她丈夫也参与了进来。每次5名,现在全班同学已经都去过她家了;在一次重要考试的前夜,同学们正在紧张地复习,她又突然搬着一大箱弥猴桃和香蕉走进了教室,分给学生;寒假期间,她还买了许多葡萄拿到宿舍分给学生;一名男生得胃病住院了,她天天做饭和送饭……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日常汉语能力和应变适应能力,老师们和学生们结成小组,让他们通过一天的乘车、吃饭、逛街,近距离地体验北京。冯秉常老师带着3名藏族孩子来到了王府井大街,“我们所到之处人山人海,于是达次在我左边,扎西在我右边,一人拽关我一只胳膊,巴姆在后边拉着我棉大衣的腰带。就是以这样的队形,我们逛了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中午吃饭时,冯老师让3个孩子按照学校制定的餐费标准点菜;该回学校时,让学生带路。“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站牌又小,真难为他们了。扎西向一位中年妇女问路时,对方又说又比划,还领着他去看站牌。”冯老师回忆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留校的学生到现场观看比赛。

    由于饮食方面的差异,藏族孩子来到学校遇到的一大难题竟是“吃”,生活老师要指导他们如何“吃”。周连增老师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指导课是吃带鱼。他一边解释一边示范,学生们也学着吃起来,校长高兴地说:“这堂吃带鱼课讲得好!鱼都吃光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