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寇化林土陶制品在1961年黑龙江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时,时任省手工管理局工艺美术处干部的刘家弟对黑陶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快他深入到绥棱县瓦盆厂,在尊重民间艺人、保护民间陶器本来面貌的基础上,他在制陶技术上给予了指导,不仅协助寇化林整理和总结以往的造型样式和装饰纹样,而且帮助办讲学班,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资料。他把寇化林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刻花纹样拓下拓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于不尽人意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
刘家弟的参与不仅从技术和艺术上使黑陶的品质得到迅速提高,他又把作品推荐到全国参加陶瓷展览。没有多长时间,现代黑陶制品就遍及全国,受到人们的喜爱。寇化林的传人在全国各个省份都在制作黑陶,一批又一批有志于此的黑陶艺术家不断创新。
山东章丘龙山镇的黑陶艺术家闵伟从1998年初开始直到秋天,经历了几千次失败终于烧制出与史料记载中一样厚薄的蛋壳陶,应该说这是现代黑陶史上一个重要突破。作品出窑后,他放在天平上称了称,这只22厘米高的陶杯的重量只有18克,完全可以与当年出土的蛋壳陶相媲美。2007年6月,山东日照黑陶艺术家苏兆启制作的黑陶奥运宝鼎成功出炉。该鼎以商鼎为原形设计制作,高2.66米,直径1.50米,壁厚约两厘米,重约600公斤,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黑陶鼎。苏兆启将这个鼎献给了北京奥组委。
|